第75章 与民争利-《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2/3)页
阉党和东林党的人不得不承认,朱由检说的是实情。
“依臣弟看,在陕西开设大量工厂,招收缺少粮食的农民做工,农民手中有了钱,可以购买粮食。朝廷先将储备的粮食运往陕西,平价出售,再用售粮的银子去江南购买粮食,填补军粮的空缺。这样,朝廷不用出一分钱一粒粮,就可以让陕西的农民有饭可吃。”
工业兴国是后世检验过的最根本的富国之道,现在在朝堂推销工业兴国,似乎有diǎn要挟的味道,不过,总设计师说的好,白猫黑猫,抓到鼠就是好猫。
过了村就没了店,这么好的机会不用,怕是连小雨都不会放过自己。
朱由检都有diǎn感谢王二了,要不是王二闹出diǎn事,自己发展工业的计划,岂不是要等到猴年马月。
“可一时之间,哪有许多工厂?”朱由校也是为难。
“回皇兄,待陕西匪患平息后,臣弟将在陕西开设水泥厂、砖窑厂等,汉中的瑞王叔肯定也会参与进来。”
“就这几个工厂,怕不能养活陕西的千万人口吧?”朱由校表示了怀疑。
“光臣弟一人,当然不能拯救陕西的百姓。”朱由检喘了口气,“另外,皇兄可诏告天下,邀请江南、湖广、广东等富商大户,来陕西开设各种工厂。”
大臣们都跟不上朱由检的思路,只有干瞪眼的份。
“一旦陕西的工厂形成规模化,不但投资的人会取得丰厚的回报,这些厂子也会像臣弟的厂子一样,缴纳税赋,户部会增加收入,那时,陕西将成为又一个江南,关中也将恢复汉唐时代的雄风。”
朱由检都被自己的演说感动了,似乎大明的中兴从自己开始,从陕西开始。而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也会因为历史的变换,注定老死在田陌之间。
陕西消除了贫困和饥饿,也就消除了他们风流的土壤。
“好,就依信王。朕将诏告天下,着各地富户去陕西开设工厂。传旨,”朱由校也被朱由检说得泪光涟涟,朝廷不用花一文钱,就能安抚陕西的百姓,还能增加户部的收入。以后户部的几位尚书也不会像饿鬼一样整天和自己哭穷了。
“敕封信王朱由检为五军营左都督,统率四武营,即日离京,去陕西剿匪。”
“陛下,万万不可。”工部尚书薛凤翔跨出一步,跪倒在朱由校的面前,“信王年幼,不懂大明礼制。今陕西贫困,百姓因饥饿铤而走险,民心已失。信王殿下不思安定陕西,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却要搞什么工厂,请问信王殿下,这工厂生产出的水泥、红砖能否当作百姓的粮食?本朝自太祖年间就形成定制,不得征收商税。士农工商,商人乃大明最末贱民,行的是最卑贱之事,农耕才是大明的根本。而朝廷不思农耕,却与民争利,放任信王在陕西行那卑贱之事……”薛凤翔唾沫横飞,一口气说了半个时辰,他根本不用休息,也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