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臣也听过李纲教太子上课,不是照本宣科的讲经史子集,要么就是一味的空谈圣人大道,说实话,臣听了都觉得比当年在终南山上修道时念经学法还枯燥无味。 太子今年才十岁啊。 太子乃是国本,国之储君,将来要继承陛下的江山社稷,要学的东西很多,而绝不是要学成另一个李纲、孔颍达等样子,臣试问,李纲、孔颍达他们做学问不错,或许也还能勉强算是个合格的谏臣。 但是陛下放心让他们来主政一州或是一部、一省吗?” 李世民摇头。 “是啊,如果完全按李纲他们的教法,太子也认真的学习,那么将来太子或许会成为一个明经大儒,最好是国子监里当个博士,或是进馆做个学士,顶多御史台做个御史言官,” 话说的很直白。 但也有几分道理的,什么学生教出什么弟子嘛。 “陛下以为,太子需要什么的品德,或是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呢?一国之君,又需要哪些品质和能力呢?”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他是宫变夺位取了天下,以前一直统兵马上征战,做了皇帝后,想的是早立太子,早安储位,也避免将来儿子们跟他一样兄弟手足相残。 他更希望太子能是个贤良太子,是个既有品德又有能力的太子,最好是能有他和建成的各种好的品质集合一起。 所以他会选八十多岁的李纲做太子老师,就因为李纲忠正,觉得老师正直才能教出贤明太子。 这有些一厢情愿,甚至说是美好的期盼。 但现在情况并不好。 而武怀玉的这番话很直接,让皇帝不得不面对现实。 李纲等那些正臣,也没教好太子。 “陛下,其实臣以为,最适合太子的好老师,其实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陛下才是太子最好的老师啊,陛下是太子的父亲,武功盖世马上取天下,建唐第一功,而且尚为藩王之时,就已是天下公认的贤王。 陛下文成武德,功参造化,正是太子最好的榜样和老师,” 李世民叹气,“朕初登大位,日理万机,政务繁重,哪里还有太多精力能教太子。” “陛下只要能够经常让太子陪伴相随,这便是最好的榜样,太子自然会学***。 再则,陛下可以多挑选一些各方贤才教授太子,李纲他们虽好,但一来年纪大,二来确实也不太懂如何培育一个优秀的储君,光靠讲圣贤书、大道理是不行的。” “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挑选一些来东宫为太子师,让李纲裴矩萧瑀他们负责主持东宫事务,盯着东宫臣属官员们就好,教导太子的事,让一些更年轻一些的各方优秀官员来。” 其实才十岁的太子,不应当要求那么高,但谁叫他是太子呢,处在这个位置上不可能跟普通孩子一样的。 怀玉毕竟是东宫官,承乾这孩子对他又挺好,所以今天在那场合下,武怀玉还是没忍住出手帮承乾。 李世民看看怀玉。 “朕觉得伱就是不错的人选。” “臣可以教教太子学点医护急救知识,也可以教他点绘画。”怀玉笑笑。 李世民也笑笑,“你有没有什么好的人选推荐?”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