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过誉-《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第(2/3)页

    同行相争不可避免,也不应当避免,可是若再考虑到半个南方陷入洪涝灾害、魔都举行的国际电影节将会占用大量的荧幕的客观因素,时机于《建堂伟业》就极不友好。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欧美大片在国内大行其道,这也是开放带来的必然结果,相较于过去,西方文化大举入侵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逐渐向西方偏移,普遍反感个人服从与集体、牺牲小我成就大家,而以个人英雄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金钱崇拜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无声无息地影响了一代人。

    但《建党伟业》作为献礼片,只要天没塌下来,纵然撞上《泰坦尼克号》,也绝无可能调整档期,七月一日,无论如何都必须进行大规模排映。

    而在四合院中,辛月举着手机,一路小跑来到了徐容跟前,道:“徐哥,《建党大业》今天点映啦,你知道媒体都是怎么评价的吗?”

    “哦,你不说我还差点忘了。”若非辛月提醒,徐容都快忘了自己主演的第一部电影马上就要上映这茬。

    先前韩三苹给他打过电话,希望他去点映现场,进行最后一波宣传造势,作为主演以及人艺演员,他比任何人都更合适出席点映。

    但他实在抽不出时间,而且在他看来,《建党伟业》毕竟有全国那么多单位以及一百多号两岸三地的艺人兜底,票房即使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接过手机,扫了两眼,只是看着点映之后跟美学鉴赏似的影评,他也彻底没了继续关注的打算。

    点映的观众为京城五十五所高校校长、书记以及国内各大官方媒体。

    评价的风向自然显而易见。

    诸如“看完影片后,大家都认为明星在其中的表演已经和影片融为一体。”、“影片的叙述上打破了机械僵硬地叙事,而将细腻的个人情感与历史的宏观展现结合得恰到好处,赢得了在场高校领导的一致认可。”的评论比比皆是。

    唯一可以称之为苛责的,大抵就是早期宣传当中的178位明星,变成了108位。

    而其他七十位明星的戏份,则是或因影片内容、或因明星本身的负面新闻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删去。

    只是这些也只是惊鸿一瞥,并非主流的声音。

    6月15日,《建党伟业》正式登陆全国1675家影院7800余块银幕进行大规模排映。

    而首日两千五百万的票房,也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单看数据,大有争夺内地年度票房冠军的势头。

    之后的票房数据,徐容没再关注,他很明白作为老父亲九十大寿的献礼片,后续票房已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随着老父亲的寿诞临近,全国机关事业乃至于企业单位,都会陆续组织人员观看。

    他不喜欢去看网上的评论,寻常的影视作品都能花钱雇佣水军,更何况中影出品的《建党伟业》。

    只是剧组当中的年轻人实在太多了,就像《家》中的小辈喜欢谈论文艺,剧组的大多数成员尽管不常出门,但对于外界的消息,却一点没落下。

    而诸多评论当中,关注剧情的反倒是其次,网上大量谈论的,反而是出镜的明星、艺人。

    作为参演者之一,还是主演的徐容,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

    徐容听着旁边韩青和黄微的嘀咕,突然意识到,《建党伟业》从商业价值、纪念意义上而言,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但于他个人而言,也许是从业以来最大的失败。

    这并非他理想的演出,他希望一部戏上映之后,观众能够记住角色的名字,而不是总是提及他如何如何。

    但每隔几秒一张熟悉的面孔,于观众而言,根本没法沉浸影片所要讲述的故事当中。

    尽管随着《建党伟业》的热映,他在大荧幕的号召力似乎一夜之间达到了国内男演员的顶尖行列,但他又不是投资方,票房应当关注,却也不能除了票房之外,别的什么也不顾。

    “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

    徐容的思绪,被蓝田野老爷子陡然高起的声音惊醒,稍微回过了点神。

    蓝田野拿其桌子上七八条腿带中的一条,歪着脑袋,看着李六一问道道:“样式我不是画给你们了吗?”

    李六一尴尬地挠了挠头,道:“我找遍了四城,可是没有一家有卖您话的那样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