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若不是您的门生,本少爷实在不放心啊!” “万一招揽了江南士族,从中作梗,以至于错漏百出,这永乐大典岂不是成了一个笑话?” 闻言,刘三吾忍不住感慨地道:“少爷言之有理啊!” “江南士族,败犬也!” 说到这,他一下苦起脸来,长叹道:“少爷,容老夫说话难听,编书,也是要大把大把银子的呐!” “一旦编纂永乐大典,少说也要一两千个读书人呕心沥血,这吃住饷银,咋办?” 银子、银子! 当今之朝廷,出征大漠、开海镇倭、新都选址等等,处处都要银子! 这要是再编纂永乐大典,朝廷岂不是要多添一笔重负? 可此时,朱寿听完之后,顿时一脸诧异地道:“刘先生,你莫不是忘了,本少爷啥都缺,就是不缺银子啊!” “编纂永乐大典,乃泼天之重!” “纵是把本少爷几百万两的家底掏空,也乃一本万利之好事啊!” 说着,便一拍胸膛,很是坦然地道:“刘先生大可放心,一切编纂之银,本少爷掏了!” 一下子,刘三吾面色尴尬不已。 该死啊! 老夫糊涂,都忘了皇长孙坐拥洪武盐、梅山铁矿之利,乃是京师第一富了! 随即,他脸上便涌起灿烂的笑容,连忙拱手道:“既然如此,这永乐大典,老夫定编纂不可!” “那就有劳刘先生了!” 朱寿拱手回礼之后,笑眯眯地道:“刘先生,待永乐大典编成之日,正是您老封爵之时啊!” 说罢,心里止不住的升起一个念头。 嘿嘿嘿! 燕王朱棣,本少爷给你送滔天之文功来啦! 永乐大典一出,天下归心! 你再抠门,也不至于连个爵位,都不赐给刘先生吧? 至于刘三吾听罢,一下愣了。 赐爵? 难道,这就是皇长孙要赐予老夫的功劳不成? 老夫何德何能啊?! 他脸色一肃,连忙拱手拜倒:“老夫,叩谢少爷之大恩!” “刘先生,这就见外了啊!” 朱寿赶紧把他搀扶而起,摆了摆手,不忘叮嘱道:“永乐大典,事关您老之爵位、本少爷之大计,绝不可泄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