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他的认知中,方士就是一帮招摇撞骗的骗子罢了。 朱元璋陷入沉思,想了半天也想不出这方士能有什么用。 朱棣笑道:“孩儿也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不过李逍说让孩儿过几日去府上一看便知。” “那行。”朱元璋道:“咱也跟你一同去,咱好奇,这李逍究竟要做些什么,若是真的胡来,咱还是要说道说道。” “爹,您”朱棣担忧的道。 “咱没老。”朱元璋心中是不服老,道:“怎么,你以为咱走不动路了?” 说完,朱元璋又道:“这北平府第一届划龙舟大赛马上要开始了吧,到时候也咱也要看看。这李逍建立包含舍区的新构架,能不能同时组织出千村同赛规模。” 这才是朱元璋最为期待的事情。 这次端午节的划龙舟大赛,是京师管辖范围内,一千个村同时参赛,这种规模的活动,难以想象,到时候定然是人山人海。 如果划龙舟大比能够顺利进行,那证明什么? 证明这样的组织机构下,打通了皇权不下乡的困局,政令从上至下,一令通行畅通无阻,这对王朝的统治有莫大的帮助。 十年过去,北平府已经实现了在每个村落建立一舍区。 古代封建社会,大部分的百姓都是以土地为生,以村落为落脚点行生产之事。 光是北平府总共有接近一千个舍区,花费颇为巨大。 当地财政税收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到了舍区。 而事实上,舍区也的确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上交来的北平府新鱼鳞册以及各种台账更加规范清晰。 人口、每年出生人口、户数、犯罪人数、死亡人数.等等信息能够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朱元璋还暗中让锦衣卫去丈量土地,记载了多少就是多少,全无缩田隐绳的情况。 舍区将土地重新划分,出租给了百姓种作物。 府衙还成立了开荒队,是一份稳定工作,拿俸禄进行开荒,导致每年得耕地面积不断增多。 因为是划成了大片大片的土地,家里兄弟多的家庭,承包一百亩,甚至几百亩田劳作,产生的效益,比以往分散种植效率提升了许多,同样的土地,产生了更多的粮食。 粮食一半由府衙出资收购,作为储备粮食,保障粮价稳定。 另外一半,则是出售给市场或者超市,百姓自购,粮食充足。 再就是,土地整片整片的出租出去,税收在租出去的那一刻,就被舍区收上来,交给府衙,效率极高。 根本不用像以往一样,还需要家家户户的收税。 以往是依靠胥吏和当地士绅才能收上税。 加上除去了士绅免税这种制度,这造成北平哪怕是土地税收,也是任何一府的三四倍之多。 另外,舍区还有诸多好处。 朱元璋通过舍区整理出来的资料,发现北平府的人口出生率年年攀升。 今年达到了顶峰,新生儿是十年前的十倍,直接翻了十倍! 这样该是归功于百姓日子变好,不收人头税的功劳。 总之,舍区有千般万般的好处。 现在朱元璋很细期待,看看现在的组织架构,能不能凭借一府一府之力,举办如此规模巨大的活动。 这时,朱棣笑道:“父皇,儿臣也是很期待啊,这千村同台竞技龙舟大赛,那规模的确是历年,乃至千百年来最大的比试,真正做到了万民同乐!若是成了,必将流传千古,被后世人称颂,也证明了咱们朝廷下达政令,可以直接下达到村落。” 朱元璋笑着点点头:“是啊,可眼下只有北平有舍区,想要普及全国,支出巨大,乃是天文数字,几乎不可能,只有将全国都变得如北平一样富有才行。” 朱棣道:“儿臣正在朝着这方面努力,必能办到。对了,那日李逍和高煦也会去参加划龙舟,到时候有好戏看了。” 听到这样的消息,朱元璋不由一笑道:“这两小子,真是玩心重,他一个国公去参加,这样岂不是有失公允?” 朱棣笑道:“北平城里也划分了十几个舍区,他们两人是代表了各自的舍区,身份是百姓,不打紧的。” 朱元璋哈哈一笑:“那咱可真是期待啦,这才是与民同乐,若不是咱老了,定也要去参加.” 这两日来。 李逍在国公府所属的舍区之中,以平民的身份参加了划舍区划龙舟队伍,进行龙舟训练。 “终于悠闲了啊。” 李逍有些感慨,之前的十年每天忙的跟狗一样。 特别是那个创业基地,举办了三届,每次李逍都是亲力亲为,将后世创业的小点子给搬了出来,并且提供技术指导。 规模大的有养鸡,养鸭,养鱼,养猪,蔬菜大棚养殖.等技养殖术培训。 规模小的有家具打造,服装铺,鲜花铺,蛋糕铺,婚庆铺,二手房中介,劳务中介 更是亲手创办了药厂,水泥厂,化肥厂,自行车厂,炼钢厂,兵工厂 总之当前科技能匹配上的,李逍都是花费了大力气搬运过来了。 眼下除了没有电力,现在的北平已经比清朝末年还繁荣了。 接下来,李逍觉得没有必须继续拔苗助长,让他自己发展,无为而治。 只需要提供好的环境,科技水平就能随着时间推移,自动蹭蹭蹭的上涨。 “国公大人,您划船划的真好啊。” 此时,李逍等人正在郊外的一条小河上练习,身后的一个汉子拍马屁道。 这汉子也就是普通百姓,舍区会从管辖范围中,从自愿报名的人中,挑选力气大,体力好的百姓组成队伍。 “别叫我国公,这次比赛讲究的是公平公正,你喊我国公,别人听到了,还敢赢吗?” 李逍在船头掌控方向,一边划船一边道。 “好的,国公大人。”汉子憨憨的回道。 李逍无奈,道:“叫我李青天,啊不.李天吧。” 汉子道:“好的李天吧大人。” 李逍:“去掉吧大人三个字。” 汉子:“好的国公。” 李逍:“.” 训练了两个时辰,下了船,李逍对这些人好好说道了一番,大家才敢喊李逍为李天。 随后,李逍骑着朱元璋送的那匹黄骠马,又回了城里。 经过一街道,李逍突然闻到一股臭臭的味道。 这种味道非常熟悉,就跟茅坑里拉了屎的味道一样。 抬眼一看,有一家新开张的小铺子,招牌上面写着北平臭豆腐,不过门可罗雀,一个客人都没有,那铺子掌柜正坐在门口发呆。 “咦?臭豆腐不是清朝才出现的么,怎么出现在了明朝?” 李逍登时好奇起来,决定去探个究竟,便下了马,朝着臭豆腐店走去。 还没走到店门口,就听到街道上的百姓们的讨论声。 “这人居然卖臭了的豆腐,真是有毛病。” “对啊,可把我臭死了,每天都能闻到一股臭味。” “这北平不是有个食品监督司么,咱们去报案吧,这不把人吃坏肚子啊.” 百姓们显然对“臭的豆腐”并不待见,都是一幅鄙夷。 “咦,你看,那不是青天大人么?” 突然有个眼尖的人喊道。 “真的是,青天大人!” “青天老爷您好。” “见过青天老爷。” 百姓们纷纷行礼,声势很大。 却是引来了一些入京的儒生过来围观。 还有刚好路过的还有报社的记者也看到热闹,也跑来了,心道有大新闻了。 “不要拥挤,大家都不要扎堆。” 李逍挥了挥手,表示让大家散了。 心道当名人也是不容易啊,每天一出门只要被一个人认出来,就被人当成猴儿一样围观。 原本不算拥挤的街道,瞬间就拥挤起来了。 那臭豆腐掌柜赵赫,一见李青天朝着他的店铺走来,顿时受宠若惊,急忙躬身道:“草民见过青天大人。” 其他百姓纷纷露出不解的表情。 心道青天大人为何去一个臭豆腐店铺? 要知道,青天大人是著名的饕客。 只要被他吃过的店,给出不错的评价,立马就能生意火爆全城,大家都要来尝上一口青天大人都说好的吃食。 难道今天这好运,要降临到这臭豆腐铺了? 可这臭了的豆腐有什么好吃的??? 这时,李逍走到店铺前,看了一眼,还真是臭豆腐,臭不可闻,扫了扫鼻子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会想着卖臭了的豆腐?” “回大人话。” 店铺掌柜赵赫道:“草民赵赫,原本是做豆腐的供给店铺的,结果有一日那店铺倒闭了,留下了好几大缸豆腐,小人舍不得丢,就自己挑着担子沿街贩卖,就剩下一缸豆腐没卖完,结果长了毛,臭了,于是,草民舍不得扔掉,就尝了一口,发现这臭豆腐闻着臭,吃起来香,草民想着这是商机啊,便去钱庄借了钱,开了这个铺子。” 闻言,李逍微微点头,明白了。 就说嘛,这么多朝代过去,这臭豆腐很是简单,应该不止有清朝的王致和能发现。肯定有很多人发现了,只不过没有拿出来卖,不为人知罢了。 因为现在北平的商业环境特别好。 于是这臭豆腐就提前诞生在了明朝。 妙哉,虽然自己没想到臭豆腐这个点子。 但有了这个良好的商业环境,想必以后跟臭豆腐一样的点子,会自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李逍笑道:“生意如何?” 赵赫无奈道:“哎,开张三天了,天天被人骂,至今连一块豆腐都没卖出去,这样下去,怕死要赔死了” 李逍尴尬一笑,这人可真不会做生意,东西是好东西,你不会先请几个托儿,宣传一波么 赵赫小心翼翼道:“大人,您要不要尝一尝?” 他想着,若是青天大人尝了,自己生意岂不是有转机了? 话音落下。 不少百姓都变了脸色。 “好你个赵赫,你居然让李青天大人吃你那臭了的豆腐,吃坏了肚子,你可知道是什么后果。” “是啊,那可是咱们得青天大人,咱们北平的青天,你是何居心,就因为你这破店不赚钱,你就想害人是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