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场面瞬间又平静了下来。 孔茂学看向李逍,大声道:“国师,今日你说要用道理来说通我,那你且说来看看!你要说什么?” 李逍淡淡道:“当然是说儒学。” 孔茂学嗤笑一声,道:“好!你既然要说儒学,那咱们就说道说道!” 话落,他指向这远方北平最繁荣的地方,道: “朱圣人有言,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你看看你这北平城,被你填充的处处都是放纵欲望! 你大行商道,商人被金钱的欲望填满。大行酒楼,泛滥了口舌之欲。大行青楼夜总会,便是色欲横飞. 长期以往,人人心中欲望不断被放大,这天下如何不会乱。 你国师在时,还能压制,你若不在,该会如何? 人的欲望会被无限放大,一旦无法继续填充这样的欲望,毫无疑问,这天下必乱无疑!!” 一番话下来,有理有据。 这便是如今大明所盛的儒学。 无数人尊崇的第三代儒圣朱熹。 朱熹的理念是:存天理,灭人欲。 人要节制自己的欲望! 儒家思想自古以来,便是贵族用来统治平民所用。 当今的太上皇朱元璋也学儒学,但他学的不是孔孟二圣。 第一代圣人为孔子,二代圣人为孟子。 儒学对于朱元璋来说,并没有多么崇高,而是一种工具罢了。 特别是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认为暴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只有施仁政,才能统一天下。 因为这句话,朱元璋对孟子十分不喜。 明洪武三年,朱元璋又翻看《孟子》,看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句话后,大发雷霆。 紧接着,他命令人将孟子赶出了孔庙,并狠狠的说上一句:“且令如有谏者,以大不敬论处。” 没人胆敢忤逆朱元璋的话,他学的也是朱熹的理论。 朱元璋觉得,朱熹的理论最适合王朝的统治。 于官,百官若是能做到控制欲望,那便不会出现贪污受贿的情况。 于民,安分守己,有田种,有饭吃,相安无事就好。 于商,不要为富不仁,为非作歹,天下太平就好。 不过这些都在跟李逍见面后发生了改变。 朱元璋发现,即便学的儒学,人的欲望依旧不好控制,堵不如疏,才允许李逍变革。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百官自从提高俸禄之后,贪污受贿的情况少多了,办事也麻利了。 “哎,儒学儒学,这儒家思想,如今的确是要变一变了!” 李逍看到这一幕,心中默然。 自西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扩大儒生阶层,使皇权神圣化。 皇室和儒生阶层逐渐从儒学中获取日益深厚的既得利益。 为保护和扩大他们的既得利益,也是从西汉起,皇室和儒生阶层就相互合作以抑制和镇压其他学说和社会群体(比如工商业者、科技工作者、游侠等)。 使华夏社会永远处于一种靠皇权和宗法制度维持秩序的小农经济状态。 这种统治阶级各组成部分既得利益一致社会分层模式,使得统治阶级既得利益成为一种非常强大的抵制社会变革的力量。 这就是儒学在华夏统治二千余年的原因,也是华夏社会难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然,这帮儒生们不会这么认为的。 存天理,灭人欲,乃是圣人所言,岂能有错? “李逍,你还说你懂儒学,你懂儒学会将北平府弄得这样吗?” “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可在北平,我却只看到物欲横飞!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享乐之所的花样,比任何地方都多。” “北平府所有人都在努力赚钱,以求放纵自己的欲望。” 儒生们纷纷义愤填膺,以此事来攻击李逍。 “那北平府有个叫做金碧辉煌的夜总会,背后的掌柜是李雄志,就是国师门下的狗腿子开的。” 又一个儒生指着李逍喊道。 “李逍,你倒是说说看,你开的夜总会,是不是违背了朱熹圣人所言的灭人欲。” 说着,儒生看向众人大喊道:“这金碧辉煌夜总会里面,一杯酒水得十几两银子,最贵的酒一瓶得一千两银子,更是有舞女陪伴,居然要花二十两银子,真是纸醉金迷,酒肉林池!” 话音落下。 得到这样的消息的大家无不惊叹。 特别是那些官员和百姓们,更是表情惊叹。 这也太夸张了,最贵的一瓶酒一千两银子一瓶,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么多钱啊. 众人都看向了李逍。 北平府的官员们都心里为李逍捏了把汗,这的确不好回答。 更别说朝廷的官员了,他们也是儒学出生科举中第当的官,不过他们已经妥协了,被李逍提高待遇后妥协。 这些官员虽然学的儒学,可实际上并没有按照圣人说的去做。 因此,这些朝廷官员也不由羞愧的低下了头。 众人纷纷看着李逍,看他如何回答。 却见,李逍指着刚才说夜总会的那个儒生道:“那个人,叫啥名?” 那儒生拍胸脯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山东赵家赵林!” 山东赵家在当地,也是比较出名的士族门第了。 李逍笑了笑道:“赵家公子,想必家里挺有钱的吧?” “家里是有些钱.” 赵林回过神来,道:“你问这些作甚?” 李逍笑道:“一杯酒水得十几两银子,最贵的酒一瓶得一千两银子,更是有舞女陪伴,要花二十两银子要知道,金碧辉煌一般人是不会去的,可这是你刚才说的话,你一个外人,若是没去过,怎晓得这么清楚?” 此言一出, 现场无数道目光都投去了赵林。 赵林也感觉自己说错话了,羞愧难当,急忙辩解道:“我,我我只不过是去看看,看看这北平有多么过分.” “咦” 百姓当中,传来一阵唏嘘声。 孔茂学恨铁不成钢似的看向赵林,骂道:“真是枉费我教你,怎能去那种不三不四的地方?” “夫子,我.”赵林脸色通红。 “哎!”孔茂学一挥衣袍,深知自己刚才说了这么多,被这个赵林一下就给打回原形了。 “孔大儒,您看.” 李逍笑道:“你的座下学子赵林,跟你学的儒学,嘿嘿,可他还不是去了那种地方,这说明什么?是人就会有三情六欲,人心中的欲望,是无法被堵住的,就如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你太纠结灭人欲了,而忽视了存天理,勤奋工作,合法赚钱,合法花钱,这便是存天理,有何不可?” 孔茂学辩解道:“无欲则刚,赵林没学到家罢了,他只是个例,代替不了我等儒生,国师不要以偏概全,断章取意!” 李逍笑道:“无欲则刚这是一众很高的境界,我们凡人一般难以达到,如果真的人人能做到,我李逍立马取消改革,双手赞成。可事实孔大儒您将生死看淡,我相信你做得到,可世人呢?你能要求每个人都达到这个境界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