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下官赞成此举,既然能发展国力,何乐而不为之,几年前修建的铁路,我等一致反对。如今一看,原来国师早就心有沟壑,未雨绸缪了!”内阁杨荣对着李逍拱手道:“佩服,佩服至极!” 随着内阁几名官员称赞,下面的官员纷纷也开始了。 “妙计,实乃妙计,不愧是我大明国师!” “国师真乃汉之萧何,唐之房玄龄,宋之王安石!而我大明有李逍啊!” “我早就觉得国师厉害,你看看现在北平多么富有,比南方的扬州比之兴胜数十倍不止!” “是啊,我也早就发现了,咱们大明有了国师,真乃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国师乃是国之栋梁,如今正是潜龙问世,国师是万里马,圣上也是伯乐,万里马遇伯乐,我大明国运绵绵,如大鹏一般翱翔九天!” 不少官员夸着夸着,还连带圣上也一起夸了。 李逍微微一笑,如沐春风,仿佛进入了夸夸神教,不得不说,这些文人拍马屁就是舒服,变着法子夸自己. 至于那些跟各地地主有瓜葛,又被地主们煽动,想要恢复秀才特权的官员们,则是彻底沉默了。 秀才的确是恢复了待遇,似乎还变得更好. 但结果却是与他们想要的千差地别. 李逍真是会化解矛盾,直接将矛盾给抛开了,变成国家大事 “好!发行大明债,此举甚妙!” 朱棣听明白了这大明债的好处后,喜不胜喜,道:“如此一来,就能获得三赢,于民于国,皆大欢喜,若干年后,那些建州子民一定会念着此举。国师真不愧是大明之栋梁,大明可一日无朕,但不可一日无国师啊!” 此言一出, 满朝文物纷纷朝着李逍拱手:“国师大才也!” 听到这句话, 比较郁闷的当属内阁的解缙了。 上次解缙跟着大儒孔茂学闹事,结果李逍直接成儒圣了,那孔茂学成了李逍的徒弟,自己更是成了李逍的徒孙 于是解缙又回到朝廷,官复原职。 他听到这句话,感觉心里很难受。 圣上在南京的时候,跟自己说过这句话,“天下不可一日无朕,朕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那时候的自己,是多么受宠啊! 结果迁都之后,自己马上就坐了冷板凳. 他看着满朝文武跪舔李逍的摸样,心中酸酸的,那不就是曾经的自己么. 仔细一想,解缙发现这李逍也属实厉害。 自己最以为荣练了几十年的狂草书法,被国师用狂草碾压。 国师曾经写过的四句:横有千古,纵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用的就是狂草。 别提上面的诗才了,就那书法就压了自己一头。 不止如此, 国师的楷书能媲美颜真卿,行书能媲美王羲之 这就不说了,自以为荣的儒学造诣,也被国师碾压,人家直接悟出新的道理,坐地成圣。 十年前,还带兵打过仗,三千人救下十万人。 五年前打倭国和倭寇,彻底灭绝倭寇之患。 更是不停地改革,让国家变得越来越富有,国泰安康。 可谓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哎. 这样一想,似乎自己失宠也是情理之中。 既生缙,何生逍啊! 解缙心中悲叹一声。 暗道还是老老实实的吧,不能继续折腾了。 念及至此, 他也跟随着所有跪舔李逍的官员们一起拱手,“国师大才!” 这场夸赞持续了一刻钟才缓缓停下。 这朝堂之上,真的就变成了夸夸神教,夸个不停。 将李逍从头到尾,以前做的事情和现在做的事情都夸了个遍。 杨溥兴奋道:“妙哉!妙哉!若是此举真能成,那以后岂不是只要朝廷缺银子,那就可以问天下人借钱?” 听到这话,朱棣也是眼前一亮,“似乎是这个道理啊。” “这不行!” 李逍急忙摆手,纠正思想:“发行大明债,首先就是国民信任,朝廷既然要借钱,就一定要还钱。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若是随意动用此法,万一朝廷还不上银子,那就是失信于天下人,百姓拿不回银子,天下都会动荡。所以行此事要慎之又慎。” 说完,李逍又道:“只要不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发行大明债,保证百姓的收益,此举的确能多次实施!是利国神器。” 话落, 三杨一同拱手:“是这个道理,国师提醒的是!” 朱棣微微点头,心中记下了李逍的提醒。 这确是把双刃剑,大明债不可随意启动,必须要慎之又慎,用好了,国家越来越好,用不好,失信于民,天下动荡。 既如此.那就趁着李逍还在的时候,放心大胆的用。 等朕老了,这大明债的策略,就彻底禁止掉。 以免后世不肖子孙胡用乱用! 这般想着,朱棣心情大好,挥手道:“好,就如国师所说,户部立马发行大明债,先看看咱朝廷能不能从百姓手中凑到银子。” “臣等领旨,圣上英明!” 百官齐拜。 “退朝!” 很快, 大明债在经过户部经过严密计划后,联合大明钱庄正式推出。 李逍起初建了这个大明钱庄并未启动存钱的功能,主要是没有电脑和计算器,庞大的数据支撑不起来太大的客流量,会导致数据混乱,金钱体系崩塌。 所以还是依靠各地的私人钱庄来维持储存钱财的功能,不过后续随着纸钞深入人心,李逍就会打算让大明钱庄代替钱庄。 目前,大明钱庄主要的作用就是发行大明宝钞,普及大家用纸钞的习惯,但并未全国推广。 因为大明现存的金银量,不足以支撑全国的金本位,李逍的计划是徐徐图之,这点也是跟朱棣和朱元璋商讨过的。 但是发行大明债不一样,买了之后,就不需要变动,需要的计算量少,因此可以推广执行。 经过李逍的商讨,大明债利息是根据年限算的。 大明债分为:五年期,十年期,十五年期。 年化收益分别是:年百分之五,百分之六,百分之八。 利息到期一结算,可以选择继续购买或退还。 按照最低档的五年期,一百两银子一年能获得五两利息,这五两的利息还会纳入本金进行继续利滚利。 到期之前是不得取出来。 除非能证明家里急需用钱才能取出,不过只能取出本金,利息就别想了。 正式推出之后,李逍带头买大明债。 买了五千万两白银,十五年期的。 按照百分之八的利息,一年的利息就是四百万两! 坐吃山空,那也是吃不完的 其实这些钱,李逍拿去做生意只会赚的更多。 不过现在李逍站在权势顶峰,富可敌国,钱财对他来说,还真就跟数字一样,更多的是社稷责任。 用李逍的原话来说,就是:从洪武二十六年,创业至今,我没领过俸禄,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有兴趣。我最快乐的时候是当知县的时候,一个月领五两白银的时光 钱不钱的无所谓,主打一个陪伴! 随着李逍带头购买大明债,加上报纸这么一宣传。 大明债瞬间就火了。 国师都买了,咱们还怕个屁啊,买啊! 京城可是聚集了全国各地不少的富商前来做生意。 这些人精明的很,他们的钱财可不敢全部换成大明宝钞用,只能换一部分宝钞使用,剩下的都是现白银,存放在钱庄。 要知道,现在大明的钱庄,你存银子到钱庄里,那是要付费的,要交保管费,而且还不低,高达百分之三。 也就是说,一年存一百两银子,你要付三两银子的保管费。 别说要把银子存到家里这种话,古人不傻,存家里,家里怕是天天要遭贼. 而现在买大明债,一百两银子买五年期的,不但不要保管费,还能获得五两银子! 这里外里,就相差了八两银子! 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于是,现在买大明债这件事,就成了谈资。 以前碰面,都是寒暄“吃了没”“去哪儿”这些话。 现在就直接变成了“听说大明债没”“买大明债没”“抓紧买啊,存钱庄吃亏”。 要不说存钱是华夏人的良好习惯呢,从古就有。 这些商人都喜欢存钱,不少富家大户,几代人的经营,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多有钱,钱都偷偷存了起来,越存越多。 另外就是现在北平城刚崛起的富商,不少人以前穷,有钱后一样扣的跟铁公鸡一样,明明有钱的很,但是他就是不花。 这次大明债一出,纷纷购买。 直接将大明这些有钱人全部炸出来了。 还有大量南京坐火车来的富商,各地来的富商也纷纷购买大明债. 他们一看,这发行大明钱庄外面排队都排的老远了,人人相争购买,显现出十分热闹的场面。 最先支持大明债的,就是这次北平发展改革,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他们胆子本来就大,加上相信国师,毫不犹豫的就买了。 几千两,几万两的买。 于是就造成这种火爆的局面! 那些外地来的,原本只打算买小部分的大明债的商人,经过这小气氛一烘托,立马上头,多买了许多。 不得不说,大明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除了北平,平常百姓家哪有闲钱买大明债啊? 但这些外地来的富商家族,家里真的是家财万贯,几千两,几万两的买,眉头都不皱一下,你都不知道他们多有钱。 大明债一时间成了风头,购买的人越来越多。 起先是商人,随后就是朝廷的官员也开始动手了,随后百姓们也开始买。 北平的百姓还是有闲钱的,不少人卖个臭豆腐,经营的好,一年也能赚个七八十两银子,这么多年过去,房也买了,自行车也买了,存个一百两、二百两的家庭可太多了。 蚂蚁小,也是肉啊,这些百姓积少成多,存的银子加起来,并不比全国各地富商存的银子少。 就是苦了各地的钱庄,这些天不断地有人去钱庄赎回银子。 好几家钱庄因此垮掉了,银庄发现经营不得当,或是家里有蛀虫,这两根本不够支付前来取钱的人。 这几家钱庄自然就被官府拉去坐牢去了。 发生了资不抵债的情况,记者立马报道此事,小报纸这么一渲染,一发小,人们对各地钱庄已经发生了信任崩塌的苗头。 国公府, 中午李逍和朱凝云一同用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