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之百家讲坛:七夕 上-《太平记》
第(3/3)页
曹奉孝(不失时机的):这个,也就是说,他们仍然是高度抽象化、符号化的概念,实际上,这里面中反映出的就是“男耕女织”的基本幸福观,这个呢,虽然在士人阶级不算什么,但对普通民众来说,却是他们对幸福的最朴素,最基本的期望,你包括看我们说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甚至包括我们看后来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一些民间唱段,它们所反映出的都是这个概念。
朱子平:主持人补充的很好,我在这里还要再强调一点,事实上,从原始文献来看,董永七仙女故事不仅仅是体现了同一个“概念”,他们根本就是同一个传说的变形(点大屏幕,切出“搜神记”三个字。),本书成于晋代,其中直接就把牛郎织女和董永七仙女对应了起来,那出这个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古代传说是怎样演变和形成的。
男童(再次举手):提问!为什么还是没提到老黄牛?
(曹奉孝神色紧张,向朱子平连续打眼色,但都被其忽略)
朱子平(微笑):很好,小朋友,你真是有眼力,关于黄牛这个焦点,可以说在我之后,就只见过你能够很执着的锁定住去研究的,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关注这个牛呢?
(听到这个问题,英正突然掩面并转过身去,作不认识男童状,曹奉孝的脸也变得很难看,似乎已知道答案会是什么。)
男童(大声):因为,牛皮剥掉之后,余下的肉就可以做牛肉干了!
朱子平(突然僵硬,很久以后,才很艰难的开口说话):你…你就只是想到牛肉干?
男童(想一想):那倒也不是…
朱子平(松了一口气):我就说吗,其实,这里面…(被男童打断)
男童(咬手指):还有红烧牛尾、有爆炒牛板筋、有黄焖牛心…
(男童每说一样菜名,朱子平就颤抖一下,而在报到二十个菜名以上后,男童终于打出最后一击。
男童(眼睛睁得很大,做天真无邪状):大叔…你,你一定也是个很专业的吃客对不对?
朱子平(嘴唇颤抖):你,你说什么?!
男童(很困惑):那你为什么一直关心这头牛呢…难道,你其实是个兽医?!
朱子平(脸色苍白,做无视状):导。导播…请把刚才这段掐掉…哦,是直播吗,那就算了…(用余光看见那男童已经坐下,终于松了一口气)
台下:
英正:你这么容易就放过他?
男童(冷笑):你说可能吗?
台上
朱子平(背上突然串过一阵寒意):咦,为什么我突然很冷…(看到曹奉孝)咦,你为什么用这种同情的眼光来看我?
曹奉孝:那有,那有…朱老师,我们赶快把节目走下去吧(突然想起一事,回头对后台人员交待)那个,刚才的收视率调查了没有…哦,很高是吧…(沉思片刻)那个,后面所有的广告都换成我们曹家的形象片…你说违约金?没关系,从敖龙将的出场费里扣好了!
朱子平(镇定下来):那个,各位观众,各位读者,让我们继续今天的百家讲坛。(指屏幕,浮现“荆楚岁时记”五个字)这本书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贡献,第一它确立了两个人的身份,指出织女是天帝之女,与牵牛相恋。
曹奉孝(补充):也就是说,“穷小子娶公主”的模式,在这里是第一次得到确认了。事实上,这也是各种古代爱情故事中最为常见的一个模式,广义的来说,所有穷举人及第娶美女的故事都可以归入这个模式。
朱子平(点头):主持人说的很好,再补充一句,中国古代故事充斥着大量的穷小子模式,却极少有灰姑娘模式,反而是讲有钱人贪图美色聚了不同阶层的妇女后被败家的故事很多,这一点呢,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很有关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其实可以挖掘出很多东西…不过,今天不再展开了。
台下:
众:切,装什么大尾巴狼呢,丫就一票友,还扯到比较文学上去了。
台上:
朱子平(脸色铁青,口中喃喃自语):某车、某慢车、其鼠、某卡、某牙,某波………
曹奉孝:朱老师,朱老师?您在念什么呢?
朱子平(眼放凶光):我要记下他们的身份,然后用尽鬼谷奇谋,把他们折磨至死…不不,要生不如死,方解我心头之恨…
曹奉孝:你…你被创世神上身了吧?(在朱子平脸上拍打几下,见渐清醒,转向台下),那个,刚才朱老师讲到了荆楚岁时记的几个重要贡献,我在这里继续补充一下,这个第二个重要贡献呢,是第一次把这个故事和七七联系了起来,就是说以前虽然也认为它是一个爱情悲剧,但并没有固定其日期,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的明确记载。
朱子平(已回过神来):对对,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岁时记中的记载还不是很详细(指屏幕,出现“述异记”三字,随后浮出钟体行书。)
(“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朱子平:我们看到,在这里,就比较详细了,人物和故事都很完整,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
曹奉孝:就是说,它没有提到七七。
朱子平:对。这也是一个佐证,就是说至少在那个时候,七七这个节日和牛郎织女的传说还没有完全结合起来,还存在着分开阐述的意见。
曹奉孝:至于其中同样反映出的穷小子模式,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织女这个角色生存模式的描写。
朱子平:对。请大家注意,虽然说织女是天帝的女儿,但我们来看,她的生存状态其实很悲惨,天天干活不说,然后好容易有了对象,结果又因为耽误了工作被强行分开,那我们就要问了,有这样的长辈吗?
男童(高高跃起,脸涨得通红):有!我还知道更过分的呢!
朱子平(愕然):这个,请问你家大人是…
曹奉孝(迅速插话):呵呵呵呵,这位小朋友真爱开玩笑…(台下,两名虎豹骑快速冲前,捧上一大盘零食,曹奉孝目不转睛,看到男童坐下吃东西,才放下心,抹了抹汗)那个,刚才只是个插曲,大家不要介意,我们可以这说,至少绝大多数的父母是不会这样对自己儿女的是不是?
朱子平(扫视台下):很好,看来大家都认可这一点。其实说呢,在这里就反映出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这一传说的民间化。
曹奉孝:我们把这些什么天帝之子的身份给虚化,仅从他们的生存模式来看,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被贵族拥有的女奴或女工与一名自耕农或佃农间的恋爱以及最后被破坏的故事,我们可以说,这是牛织故事的再一次重大改造。
朱子平:两名主角都明确的成为了有下级阶层,并且还与上层阶级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这个变化非常重要,我们还可以说,从这一刻起,牛织故事才真正从创造它的士大夫手中走出,进入了民间。
曹奉孝:至于为什么会是一个悲剧形式呢?那这里有一点,是我们今天可能理解不了的。
朱子平:在黄巢之乱以前,在士族门阀力量还非常强大的时候,我们说,一个士族或者叫贵族家里的女工啦、女妓啦,她想主动的脱离主人,和自耕农结合,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曹奉孝:虽然这让人很不爽,但这就是事实,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爱情,结尾一定会是悲剧。连一年一度的见面都没机会。
朱子平:所以说,门阀制度是很可恶的一个东西,他从--&网--处就剥夺掉了别人的机会,严重阻碍了有能者的上升,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活力。
曹奉孝,所以唐人行科举制,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摆脱门阀取士的桎梏,事实证明,这也是很正确和很成功的,唐人名相,多出于科举,那些世家子弟们虽然也有高位,并没有几个能够光芒灿烂的。
朱子平:嗯嗯,好象扯远了,回来回来。应该说,对牛织故事的分析基本上就是这些,那下面,我们就转入今天的第二个主题。
曹奉孝:七夕。
朱子平:我们刚才有说过,牛织故事在开始与七七并没有关系,是在后来的发展演变中逐渐与七七结合,那么,七七的本来面目又是什么样子呢?这个日子会和牛织故事相结合,本身又有没有什么必然性呢?
曹奉孝:另外,刚才我们朱老师所说的千古之迷,又是什么呢?
朱子平、曹奉孝(非常标准的微笑):请不要走开,广告之后,马上回来!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