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木牛流马-《繁华斩》
第(2/3)页
李永打断冯捕头的话,道:“鲁班的事,因为年代久远,已无证可考。但是‘木牛流马’的事,确是有据可查。据说其制造之法悉数收罗在《武侯奇书》中,可惜这本书后来失传了。”
“即是失传,又谈何有据可查呢?”程亮甲直着脖子问。
李永耸了耸肩,显得略有些激动:“这就不得不要涉及另一个世间奇人,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水利专家郭守敬。”他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叹口气,又说:“元仁宗至大四年,在四川泸州发掘了一座古墓,当时出土了大批金银玉器、瓷器,也挖出了《武侯奇书》。金银珠宝被挖掘者一抢而空,这部旷世奇书却无人理会,抛在一边。时郭守敬恰在三峡治水,闻知后,马上派飞骑驰到蜀地,严令地方官迅速收缴,并悉心保护送往大都。只是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严重,加之盗墓者的肆意破坏,《武侯奇书》运到京城已经残缺不全了!”
“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面,讲到木牛流马,咋说得那么头头是道?”项金城大大咧咧。
“小说家言,岂可采信。”
李永哂然一笑,道:“再说你打开《三国》,看一看,木牛流马那一章节,罗贯中写的最细致的部分就是制作材料的尺寸,什么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什么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但是一涉及到具体地接合与组装,就语焉不详了。只能含糊其辞。这正是《武侯奇书》所缺失的那一部分……”
唐羽听得心痒,不禁发问:“李大人,那个郭守敬得到《武侯奇书》之后,又有怎样的作为呢?”
“郭守敬是个极聪明的人,天赋很高。”李永直起身子,慢言慢语说:“他得到了这本书,一心想复原‘木牛流马’,造福社会。你们想,如果工部司有了那么几个庞然大物,负重而行如履平地,那么修建河堤、开山通路、挖掘矿井,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减少危险性,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叹息两声,又说:“可是,得到《武侯奇书》时,他已经八十一岁,体力大不如前,加上没日没夜地研读,弥补缺漏,这更加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和视力。仅仅五年之后,元英宗延祐三年,这位曾任都水监、太史令、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士的著名人物就去世了。”
“真是可惜了。”
“郭守敬死后不到四十年,在安徽颍州便爆发了以韩山童、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军大暴动。天下自此大乱。张士诚占据高邮,陈友谅纵横于湖北和江西,方国珍盘踞东南沿海一带,先皇吴王则顺天应命而据守应天,大元江山四分五裂。在这样一个遍地烽烟的乱世,自然谈不上搞什么基础建设?于是郭家后人拖男带女离开了元大都,返回原籍……”
冯乐泰听得分明,认真瞅了李永一眼,开言问:“这个郭家的原籍在何地?”
“河北邢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