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比如說,他們也是第一次試種紅薯,雖然已經有一個成功的案例擺在前面了,但種地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清楚。 大家都是靠天吃飯,有的時候老天爺不賞臉,她也沒辦法。 所以呢,這次她不打算帶大家多種,一個是沒經驗,二個也是怕紅薯不夠。 “報名呢,主要是看有多少人,到時候算算能夠準備多少紅薯苗,大家勻著種。” “第一年不多,主要是為了第二年開春了,種春紅薯做準備。” “大家練了一次手,留的紅薯種也多了,到時候想要種多少,跟里正打聲招呼就行。” 葉瑜然也沒敢完全松開口,說什么有了經驗和留夠了紅薯種,就可以敞開了種。 開什么玩笑,從古到今紅薯都屬于“雜糧”,是主食的補充。要是朱家村的人看著紅薯收成好,就不種谷子,全部改成種紅薯了,豈不會出亂子? 這一點,她也跟里正、族長打過招呼了:“紅薯是大米的補充,種紅薯可以,但不能搶了大米的主位,要不然我怕會出事。” 沒幾天,朱老頭家收獲紅薯的事情,就傳遍了太當山腳下的十里八鄉。 走親戚、串門,聽到消息的人到處打聽。 “這紅薯到底是啥東西?真的能填飽肚子?” “真的?不會是騙人的吧?” “不信,我不信,肯定是唬人的。” …… 有人信,有人不信。 不過這都不是重點,葉瑜然也沒有關心。 她這幾天忙著指揮著幾個兒子挖地窖,雖然這東西要等秋天的時候才用去了,但那時要秋收,她怕他們忙不過來,提前準備。 至于新挖的紅薯,她都讓他們曬到新房子那邊去了。 反正新房子也通了一段時間風了,收拾一下,她也可以住過去。 她一個老婆子帶著孩子住不安全,就特地騰了兩間屋子,讓朱老頭和幾個兒子輪流著,住到這里來。 本來用現成的房子做貯藏室更方便,但家里人多,到時候天一涼,肯定要住人,只能選擇挖地窖了。 挖地窖有講究,得選地墊高一些的地方,土質堅實,向下挖約5-6米,直徑約1米左右。 等到11月份上旬立冬后,濕氣降至14-15度,就可以紅薯下窖了。進窖前,還需要用石灰涂抹窖壁,撒上石灰、硫磺先悶兩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