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太白的路-《逍遙小儒仙》
第(3/3)页
省的讓秦姓文宗單獨坐在一旁,顯得失禮。
“‘半卷紅旗臨易水’,‘半卷’二字含義極為豐富。黑夜行軍,偃旗息鼓,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臨易水’既表明交戰的地點,又暗示將士們具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的壯懷激烈之豪情。”
“‘霜重鼓寒聲不起’描寫苦戰的場面,馳援部隊一迫近敵軍的營壘,便擊鼓助威,投入戰斗。無奈夜寒霜重,連戰鼓也擂不響。面對重重困難,將士們毫不氣餒。”
秦姓文宗自己給自己倒了杯清茶,“到現在為止,還是停留在表面,現在詩文大師都這么膚淺了嗎?”
“不急,繼續往下看便是。”齊懷祖指了指后面,
“以上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兩色為基色,點染以紫色、紅色,使得詩的意境以低沉的調子映入人們眼簾。”
“用凄厲的角聲,喑啞的鼓聲,傳達一種悲壯的聲音進入人們耳膜。聲、色互為映襯,使悲劇性的氛圍更加強烈、更加動人。”
看到這里,齊懷祖方才點點頭。
總算有點解讀到關鍵上了。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黃金臺是孔圣時期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筑的,傳說他曾把大量黃金放在臺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天下士。”
“太古引用這個典故,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
品評文章還有一段,
直到此時,齊懷祖和秦姓文宗臉上的表情,逐漸變得肅然起來。
接下來才是品評文章的重中之重。
“一般說來,寫悲壯慘烈的戰斗場面不宜使用表現秾艷色彩的詞語,而太白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
“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紅色,非但鮮明,而且秾艷,它們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織在一起,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
“太白就像一個高明的丹青大師,特別善于著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輪廓而已。”
“為了使畫面變得更加鮮明,他還把一些性質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讓它們并行錯出,形成強烈的對比。”
“例如用壓城的黑云暗喻敵軍氣焰囂張,借向日之甲光顯示守城將士雄姿英發,兩相比照,色彩鮮明,愛憎分明。”
“《北境太守行》不只奇詭,亦且妥帖。奇詭而又妥帖。”
“用秾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斗場面,可算是奇詭的了。而這種色彩斑斕的奇異畫面卻準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變幻的戰爭風云,又顯得很妥帖。”
“惟其奇詭,愈覺新穎;惟其妥貼,則倍感真切;奇詭而又妥帖,從而構成渾融蘊藉,富有情思之意境。這是太白此詩的可貴之處,也是其難學之處。”
齊懷祖收起文箓,輕嘆一聲,旋即微微一笑,“此人解讀的確深刻。”
“太白這首詩,當真奇詭而又妥帖。”
秦姓文宗靠在憑幾上,“齊兄,五月可有把握?”
“何來把握?”齊懷祖搖搖頭,“太白這首詩,聲色齊全,詩文如畫,幾乎把北境戰場搬到眼前。”
“五月文圣榜上,單論詩文,他當居第一。”
“就看我們這些文宗的名望能堅持多久了。”
秦姓文宗深以為然地點點頭,“這個太白,比蘇元傾還要霸道啊。”
“初出茅廬,便要壓著文宗往上走!”
“這么說來,他可以溝通諸圣寶庫了?”
此話一出,竹樓水榭里的氣氛瞬間一滯。
齊懷祖閉上眼,身上散發著讓人心悸的氣息。
半晌后,齊懷祖輕聲道,“必須要盡快找到太白,否則再給他兩三年,就真壓不住了……”
“這種家伙,一首詩抵得上一般人一兩年的積累。”
“若是再出一首《北境太守行》這樣的詩,只要時間足夠,一首詩就能撐起一座文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