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別開生面的一堂課-《逍遙小儒仙》


    第(3/3)页

    文氣匯聚成筆,一個字一個字落在書頁上。

    “《蠶婦》”

    “昨日到城廓,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李長安愣了一下,而后不動聲色輕聲問道,

    “陳綸,你剛剛也準備買她的絲綢?”

    陳綸恭敬點頭,“是。”

    “你問的價是多少?”

    “五百文。”陳綸如實回答。

    “所以她見到我們這么多人,連五百文都不敢要。”李長安回過身,看著若有所思的眾人,

    “一匹絲綢,哪怕是沒有染色的原布,一尺最少也能賣到八百文,甚至一兩銀子。”

    “正常情況下,養活一家三口沒有一點問題。”

    “可是你們也看到了,剛剛那位婦人,面色蠟黃,身上的衣服都是麻布粗布。”

    “一個賣絲綢的,最后竟然連自己織的絲綢都穿不上。”

    “諸位覺得是什么問題?”

    一個問題,把所有人都問的啞口無言。

    等回了書院,到了學堂,還是無人可以給出一個答案。

    李長安站在講桌前,用文氣寫下幾個大字,“無門”,“賦稅”。

    “無門,是說那位婦人織出來的絲綢,不知道該賣到哪里去。”李長安解釋道,

    “賣到布綢巷的其他店鋪?行不通,除了剛剛她說的問題之外,還有就是競爭和壓價。”

    “絲綢本身的質量沒問題,但誰也不是開善堂的,如果能低價把絲綢收下來,這些店鋪哪怕覺得麻煩,也肯定會收。”

    “如果那位婦人能找到賣絲綢的門路,那這些絲綢的價格也不會一降再降,至少能賣出一個公平合理的價格。”

    “諸位同意嗎?”

    學堂里的三十名學子三三兩兩的點頭。

    “接著就是賦稅。”李長安指向第二個詞,“晉國今年布商的賦稅達到了三成!”

    “這位婦人算不上布商,卻要繳納三成賦稅!”

    “這樣的蠶婦還有很多,她們從養蠶、繅絲一直到織絲成布,需要漫長的時間,中間還有可能遇到桑蠶病死,吐不出絲等種種困難。”

    “最后卻依然要承擔如此重的賦稅。”

    “諸位認為她還能穿得起自己織出來的布嗎?”

    學堂里鴉雀無聲。

    如此殘酷事實,他們之前從未注意過,否則根本不會出現一匹粗布賣十兩銀子這樣的笑話。

    “諸位都是書院學子,國之棟梁,書本上也告訴我們,文道昌盛則人族昌盛。”

    “可有誰真正想過?國之根本恰恰是那些不起眼的一粥一面,一針一線。”

    “文道如何昌盛,武道如何無敵,都要建立在人活著的基礎之上,都要建立在有那么多人支撐的基礎上。”

    “有了蕓蕓眾生,才有晉國,否則光靠幾個文士,就真能撐得起這片天地嗎?”

    說到這里,李長安目光從每個人的臉上掃過,

    “文圣榜結算時,有這么一句話,名望即氣運,那氣運又是什么?希望諸位能仔細思考。”

    “如果明白了這個問題,對大家的修行興許會有幫助。”

    “散課!”

    李長安說完,揮散了空中的文氣,準備離開。

    他的腳還未走出學堂,身后傳來一道聲音,

    “李……教諭,這就是您帶我們出去走一趟的原因嗎?”

    是陳綸。

    “是。”李長安站住腳步,回過身,“以術數之法,助一方百姓休養生息,這就是我所認為的讀書之用。”

    “也是我對諸位的期望。”

    陳綸站起身,“就算我們如李教諭所愿,愿意為百姓謀福祉,可書院若是垮了,我們還能為官,還能護守一方嗎?”

    李長安道,“你是看到了文圣榜上的言論?”

    陳綸極為認真地點頭,“是!”

    李長安頓了頓,聲音里多了一絲認真,

    “首先,哪怕書院垮了,哪怕不能為官,也一樣可以為百姓謀福祉,有此心做此事,便是文昌武德。”

    “其次……”李長安氣勢陡盛,“誰說書院會垮!?”

    話音落,大步離開學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