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第十三位鎮撫使李長安-《逍遙小儒仙》
第(2/3)页
“若是到了實地探查之后,發現一切無誤的話。”
“那么改造之后的南方三府,未來將會成為大晉的魚米之鄉,那么多糧食送往大晉各處,豈能不修好路?”
戶部左侍郎鄒伯勛趕緊抬手,阻止了李長安繼續往下說,
“長安,你是說魚米之鄉?”
李長安點頭,“之前的南方三府因為大大小小的水患,再加上沒有引導,郡縣之間頗為散亂,收成不好,所以只能勉強維持。”
“但這一次既然南方三府已經徹底成為一片廢墟,那就趁此機會好好梳理河道,重新修路修渠,把三府之地變成肥沃的農田。”
“到時候不僅能喂飽三府百姓,更能成為整個大晉的糧倉。”
鄒伯勛連忙問道,“這是不是就是你說的……支柱產業?”
“不錯。”李長安目光在所有人臉上略過,
“三府之地廣袤平整,只要改造好,可以主要從事農耕之業,此為三府支柱。”
“同時,大方向上雖然要建設魚米之鄉,大晉糧倉。”
“但也要因地制宜,有的郡縣適宜種稻谷,有的適合大麥小麥,還有的可以養魚養蝦。”
“低矮的山丘適合種茶樹、果樹,還適合豢養家禽等等。”
“這些都要鎮撫司到三府后,去各郡縣勘察研究,然后在大方向不變的基礎上,給出合適的規劃建議。”
“而不是直接讓一府種稻谷,一府種麥子,一府養雞養鴨。”
翰林院大學士沈寒松聞言,不禁點頭道,
“我之前看到忠勇伯的策論,還有些懷疑。”
“如今聽了忠勇伯的解釋,果然不同凡響。”
“這相當于是讓朝廷在一開始,就要給出安排部署。”
李長安頓了頓,笑著說道,
“大人過獎了。”
“的確是要幫百姓們做出安排,給出一定的引導,而且要在相對公平的層面上去規劃。”
“不能讓種稻的賺不到銀子,反而讓養殖養魚把銀子全都賺了去。”
“要讓大家都能賺到足以養家糊口的銀子,否則百姓們沒有了積極性,那所有的努力都會付之東流。”
“農耕從來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終要使百姓獲得資生之業。”
“讓百姓能吃飽飯,多余的糧食魚蝦可以拿去賣錢。”
“賺到的銀子再去買衣服,買其他各類物事。”
“做到這一步,不止三府之亂可解,未來南方三府可就真要來一個徹底大翻身了。”
沈寒松聽著李長安的描述,不禁暗自點頭,然后笑著抱拳道,“老夫翰林院大學士沈寒松。”
李長安抱拳回禮,“見過沈大人。”
鄒伯勛對李長安的應對頗為滿意,將目光轉移向在場其他人,
“不知諸位大人,可還有疑問?”
吏部左侍郎譚文一抱拳道,“忠勇伯剛剛說了這么多,不知我們到了平遙府之后,首先要做什么?”
李長安抱拳回禮,“在下認為,首先要做兩件事!”
“其一,工部諸位大人,應盡快梳理南方三府的陸路和水路,重新規劃官道、水渠、挖人工湖制造蓄水區,防止再出現此類大規模水患。”
“否則水患若仍然頻發,魚米之鄉、大晉糧倉全都是鏡花水月,一觸即碎。”
李長安鄭重其事地說道,
“其二,解決糧食問題!”
“朝廷統一收購糧商手中的糧食,拿出一部分當做賑災糧發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