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秦竹韻的煩惱-《青云直上》


    第(3/3)页

    蕭一凡感受到張紅林的樣子,笑著問道。

    “蕭局長,我是來向你匯報工作的。”

    張紅林訕訕地說道,“昨天,我收到了一封舉報信,是跟調動工作有關的。”

    說著,掏出信封遞給了蕭一凡。

    “調動工作,還要舉報,真是新鮮事。”

    蕭一凡說著打開了信封,開始看了起來。

    原來,信是一名叫王雪迪的年輕教師寫的,所在單位是沙頭鎮中心小學,舉報內容還真的是為了調動的事。

    “張組長,現在教師調動要花這么多錢嗎?”

    蕭一凡沉聲問道,“把你所知道的對我講一講。”

    “蕭局長,以前教師調動基本都是因為工作上的需要,基本上是不需要花錢的。”

    張紅林坦然道。“后來,經濟條件好了,有很多人在云都縣城買了商品房,或者是因為家庭的原因,當然這里面也有不少因為攀比之心,要求調動工作的,花些費用,找人托關系的,也不在少數。”

    “真是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下血本啊,這個王雪迪為了調動竟然花了八萬塊錢,這都快抵得上十年工資了吧?”

    張紅林一聽,連忙將自己所知道的,如竹筒倒黃豆似的對蕭一凡解釋道:

    蕭一凡感慨地說道,“難道,到了實驗小學,工資待遇會高出雙倍?”

    “怎么可能呢,工資是一樣的,待遇相比在鄉下或許高出一點,畢竟城區學校經濟條件要好一些,福利待遇自然要比鄉下學校要好一點。”

    “其次,就是城區的家長們,對小孩的學習重視程度要比鄉下高出許多,難免暗地里會給老師們送紅包什么的,但也絕不會高出這么多。”

    “據我所知道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現在鄉下教師想進城區,一般費用都在八萬到十萬之間,城鄉結合部的教師,想進城區,一般都是在五萬左右,這個王雪迪屬于鄉下調動,花了八萬塊錢,也正好證明了這一說法,可她工作調動依然沒辦成,也是惱羞成怒了。”

    “不成文的規定,簡直就是駭人聽聞,有些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私欲,其手段也可以說是不擇手段、利欲熏心了。”

    蕭一凡沉聲道,“當初教師工作調動,是由張局長親自過問,還是由人事科負責?”

    說著,繼續看起了王雪迪的實名舉報信。

    “以前都是張局長親自過問,但是具體的事情確實由人事科做的,自從他老人家退居二線以后,就由人事科獨當一面了。”

    張紅林正說著,見蕭一凡緊盯著舉報信的時間,一時顯得有幾分慌亂。

    然而,當蕭一凡看到王雪迪的舉報信的時間,是本年度的八月二十五號,遠在他來教育局來做局長前,心中暗自一笑,卻并未點破。

    “張組長,你覺得王雪迪實名寫這封舉報信,有幾分可信度?”

    蕭一凡笑問道,“你想啊,如果真的花了八萬塊錢,工作沒調動得成,寫這封舉報信是不是顯得有點急了?還背上小人的罵名不是嗎?如果沒有花錢,寫這封舉報信的目的又是為了什么?”

    “蕭局長,我覺得這件事應該是真的,在老局長退居二線之后,這封舉報信之前,我們紀檢組也曾收到過其他類似的舉報信。”

    張紅林訕訕地說道,“都是與招聘新教師和調動工作有關系的,但是,后來都是不了了之的,沒有聲響了。”

    蕭一凡一聽,豈能不懂其意,張紅林之所以當初匯報以后,沒了回音,正是因為歸根結底,都與人事科科長徐啟茂有關聯,責無旁貸。

    而且這些事情,恰好發生田漢明以副代正期間,徐啟茂和他的關系不言自明,在教育局都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不是他將這些事給抹平了,就是他責令讓其暗地里將對方的錢給退了。

    想到此處,蕭一凡心中不由得暗自冷笑了一聲,自從自己來教育局上任以來,田漢明時不時地為難自己、處處掣肘自己,與自己明里暗里地對著干,就是因為把持著財務大權和人事權不放。

    前兩天,因為五萬代課金的事,計財科胡東被縣紀委請去喝茶了,正愁找不到收回人事權的理由,張紅林卻及時地匯報了這件事情,真是想睡覺,立馬就有人遞來了枕頭,何樂而不為呢?干脆來個順水推舟。

    “張組長,我知道這是你職責所在,能看到你這么認真地對待這些事情,我也感到很欣慰。”

    蕭一凡沉聲道,“不管叫王雪迪的這封舉報信真假,你現在著手去查這件事情,如果是假的,這事也就算了,不要再提,如果發現是真的,也不要大張旗鼓,要及時向我匯報,你懂嗎?”

    “請蕭局長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

    張紅林見蕭一凡沒有責問自己,好像對此事還很上心,開心不已,信誓旦旦地保證了起來。

    “張組長做事我放心,你先去忙吧,我看好你。”

    蕭一凡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謝謝蕭局長信任,我一定會按照你的吩咐去做。”

    張紅林一聽,更是開心不已,連連稱謝之后,離開了蕭一凡的辦公室。

    蕭一凡看到張紅林離開了辦公室,覺得這件事情不但來得突然,而且,覺得其表現也太過反常,于是拿起電話撥了出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