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雄英和蒋瓛等人下马后,把骑乘的马匹拴在了马桩上,没有过多停留,在来迎接的工部官员的引领下,直接走进了冶铁所。 “院”“所”和“局”这三种子单位,一般都是各部下属的专营产业,以工部为例,因为涉及到的工程和采购的方方面面,所以下面的子单位也很多,有文思院、皮作局、鞍辔局、宝源局、颜料局、军器局、织染所、杂造局、竹木局、柴炭司、铸炮所等等以“院、局、所”命名的子单位,主官一般都是大使,副官则是副使。 这些子单位通常由正八品的大使管理,而这里的“大使”,在明代跟后世的意思完全不一样,指的是子单位的主管官员,通常有正九品和不入流两种。 在冶铁所大使的带领下,朱雄英边走边观察着四周的一切,心中不禁感叹这里的工匠们虽然技艺精湛,但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在他看来却十分落后,车床什么肯定是没有的,先进的高炉也没有,都是一堆形状各异的石头炉子。 在一位老工匠的引领下,朱雄英来到了熔炉旁,只见炉火熊熊燃烧着,铁水在炉中翻滚着,发出耀眼的光芒,上面还有人从二层一个类似滑梯的东西,用铲子铲了铁砂往熔炉里面送材料。 “介绍一下吧,这些炉子都叫什么。” “这个是大鉴炉,是以耐高温的牛头石为内壁,用简千石作为炉门。每一百斤铁砂配二百斤煤炭,能出四十斤铁,一炉会下三百斤铁砂和六百斤煤炭。” 朱雄英看了看,这炉子确实够大,配套的就得十来個人忙前忙后,有在上面送料的,还有鼓风的,以及收铁的。 他点点头,又问道:“那上面这个送的料是什么?” “黑沙,就是粗铁矿砂。” 工匠带着他们转向了另一侧稍矮的炉子,介绍道:“这个是熔铁炉,没用牛头石,而是鸡眼砂石、火砖、红砖三层隔热制造的,主要用来生产生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