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四节 功劳-《冲天斗神》
第(2/3)页
“强军啊!”
李广丰感慨无比的叹道:“这才是一等一的强军。也不知道毅勇公究竟是怎么练出来的。我大楚有福了,百姓有福了。”
官勇心情沉重地点了点头,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同为领兵大将,无论是谁也不愿意过多的夸赞别人。然而事实就摆在面前,杨天鸿领兵救了幽州,历州骑兵的强大也是有目共睹。这种事情,根本不是自己不承认就能漠视不管。何况,对于朝廷新近册封这位年轻悍勇的公爵勋贵,官勇自己也是真心充满了认可与佩服。
随着幽州骑兵逐渐接近杨天鸿所在的历州军本阵,历州骑兵也在节奏逐渐缓慢下来的战鼓声中停止了吼唱。也许是看到了距离越来越近的幽州来人,整肃的历州骑兵突然纷纷举起手中的横刀,朝着天空爆发出如雷般的咆哮。
“万胜!”
“历州军,威武!”
咆哮声来的太过于突然,官勇和李广丰同时震了一下。就在这时,历州骑兵阵中分开了一条路,杨天鸿带着手下几名将官策马迎了上来。
几个人对视良久,忽地不约而同发出大笑,笑声豪迈,又各自驱动战马近了一个马位,双双抱拳:“杨天鸿(官勇、李广丰)!”
这种相互介绍的方式,通常只能在豪爽的武将之间才能看到。若是换了文官,彼此交流方式还要复杂繁琐得多。
旁边,两支人马在双方领军人物凑在一起寒暄的时候也会合在了一起。
官勇跳下马来,朝着杨天鸿无比郑重行了一礼:“多谢骠骑将军救下幽州之义举。此恩德之重,某誓死不敢忘记,幽州百姓也必将铭记于心。”
既然要收买人心,表面上的动作自然要做足。杨天鸿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认真地说:“此战也全非本公之能。若是没有官镇守和刺史李大人在幽州苦战数月,将戎狄锋锐尽数磨去,本公恐怕也是难以毕其功于一役。说起来,真正有功之人,还是在幽州这边啊!”
话在人说,杨天鸿脸上的郑重之意并非作伪,此话也让官勇和李广丰真正放下心来。顿时,两个人不由得产生出感激和了然的心思。
激战过后的战场,正所谓风萧萧兮,战死者在如血夕阳的辉映之下,那断刃横戈,悲嘶战马布成了一副副壮丽犹如残兵图的风景。华夏自古多愁肠,以悲壮带有遗憾之死为美,越是苍凉景象总是越能勾起华夏人感性的一面。
官勇的脸庞由于有头盔遮挡看得不太真切,他嘶哑着嗓子,感怀一般地手指片片兵甲残虚,“经此一战,幽州至少可以半岁无硝烟。骠骑将军,您不仅仅只是救了幽州一地,也是同事造福了整个北地数百万的百姓啊!”
杨天鸿顺着官勇所指的方向仔细观看,战死者的遗体互相交错,西斜夕阳之下,配合着倒闭的战马,还有那些穿梭在兵甲残虚寻找伤卒的楚军骑兵,片片丘坨,杨天鸿只感到习以为常。
杀得人多了,自然也就不会顾忌什么鬼神之说。不过,官勇所说倒也非虚。白羊部族经此一战,算是真正被打残。戎狄各部,只有白羊部族距离幽州最近。这个时代领兵出征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算是戎狄这种来去如风的马上游牧民族,同样需要征召和集结军队的时间。算下来,就算是白羊王从战场上及时逃走,进而前往单于本部向吐谷浑哭诉求救,单于本部集结大军南下,至少也要半年之久。何况,吐谷浑现在的关注重点并非南面的楚国,而是在于西面各小国。由此推算,短时间内,幽州一带必定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事。
领兵主将之间的交流,并未妨碍其他将官之间的说话。幽州将官们靠近了才发现:杨悍等历州将官身上穿着一种从未见过的甲胄。不仅仅只是带队的军官,就连普通的历州骑兵身上,也是一样的装备。这种精良的装备很是令人眼馋,在作战时也表现得那么地蛮横,又是那么地勇悍。幽州将官们感到不理解的同时,皆是露出佩服的眼神。
杨天鸿用眼角余光瞟了一眼身侧正在低声谈论的幽州将官,目光随即转向李广丰和官勇二人,感慨地说:“近万将士埋骨于此,连这泥土都染成了红色。殊不知,汉家儿郎为谁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