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访问秦国前奏-《重生在奥匈帝国》


    第(2/3)页

    其实没有人知道,恩斯特也是故意让日本有一个崛起的机会,否则英美的眼睛会一直盯在秦国和俄罗斯帝国的身上,有日本帮忙分担一些压力自然有利于秦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发展。

    1927年秦国的人口不过800余万,而随着1928年的到来。秦国人口猛然突破到1900万,人口增加一半还要多,其中超过900万朝鲜裔,这几乎已经占据三分之一的朝鲜人口,不过随之而来的也是秦国因为人口而造成的经济压力。

    如果说1927年秦国人的人均收益是100欧元,那么随着人口猛然增加一半,这个数字自然会有些缩减,毕竟大量劳动力的到来自然会造成市场劳力价格的下降,谁也不是傻瓜,能够省钱谁会增加薪酬?

    政府控制的公司具有稳定薪酬的责任?如果你真的那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为避免因为政府而影响到公司的运营,捷克公国成立的时候恩斯特就提到过,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插手国有企业的运营,国有企业都是**聘请。政府占据的只是一个股东的身份而已。

    四国联盟的企业基本上分为两种,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其中国有企业的总裁聘请都是需要经过内阁同意的,而地方企业的总裁聘请也至少达到地方议会的投票才可以。一旦总裁当任,那么他有五年的任期,只要企业的绩效没有达到一定的底线。那么议会就不具备插手权,而即便达到插手权,他们唯一能够做的也只是解聘那位总裁重新选举一位。

    一个好的经理人在四国联盟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他很有可能用一个企业带动这个地区的经济,而只有地方的经济提高议员们才能够继续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下去,因为他们议员的位置来源于普通的公民投票。

    公民选举议员,议员监督市政府,市政府官员则由内阁委任,这就是现在四国联盟的基本体制,给予公民们权利的同时也保证皇权的稳固,毕竟如果没有人事权,那么四国联盟也将不会再是君主独裁制而是君主立宪制。

    大量朝鲜裔的涌进让秦国的内阁官员们非常为难,驱逐不合适留下也不合适,最后还是一位来自布拉格的顾问提出一个意见,最低薪酬工作五年,五年之后就能够成为秦国的一员,当然这五年的时间内他们不能有犯罪记录。

    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虽然不会降低秦国的人口压力,但是对于经济是一个缓解,相信五年之后秦国经济已经能够承受这样的人口压力,甚至那个时候这千万劳动力还能够推进秦国的经济发展。

    孙夫人虽然还挂着秦国总督的头衔,可实际上她已经不再管秦国的具体事务,最多就是监督一下官员们对待这里的百姓是否公正而已,此时秦国真正的管理者是一位生活在布拉格十余年的华裔。

    秦国的内阁首相和其他的国家有一些区别,他们不被称之为首相而是首辅,也不知道是谁率先提出来的这个称呼,最后居然一致通过,就是那些白人顾问同样很是赞同,没有丝毫反对的意思,而其他例如什么卫生部大臣、教育部大臣、财政部大臣、市长、县长之类倒是没有什么变化。

    管理一个国家很累,事实上从没有人会说这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一个新的国家,它更是劳累无比,当然这样的累也是痛苦且幸福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