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军官逃走,士兵可杀-《百人会之关东局》


    第(2/3)页

    小路把三十来个人召集起来,专门给他们制定了密电码,规定了纪律。后来,还把所有人分散开,进行收发报演习,等熟练了,又把各个指挥官召集起来,进行收发报和命令传达

    演习。

    这样,原来唐生智守卫南京的指挥不畅的毛病就给改过来了。

    夜里,罗队长来告诉小路,第一,百姓还有一些没撤退,大概有几万人。一些外国人没撤退,几个大使馆没撤退。第二,渡船找到了二百多只。都隐避在对岸八卦洲的江岔子里面,如果需要,可以随时出来接应,一次可以运输四千,一夜功夫可以把四万人运走。另外,接应江阴的船只也都齐备了。

    和罗队长谈话的时候,萧山令也在场。萧山令,1892出生。湖南益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

    历史上参加南京保卫战,原来担任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兼代理首都警察厅厅长,大战时任南京市长,战时负责防守上新河,雨花台,光华门等阵地。

    12月12日上午,萧山令率部与日军激战,杀伤当日全部进攻日军,准备同日军巷战时,接上级命令撤退。该日夜于仪凤门外又指挥宪警与追敌激战,渡江时为日军汽艇机枪扫射中弹受伤,拔枪以最后一弹自戕,殉国。后追晋中将。

    萧山令见小路搜集渡船,没说话。等罗队长走了,道:“路将军,这里就我们两个人,你跟我说实话,南京,你准备守多长时间?”

    小路道:“我想,最少守半个月,最长可以守三个月。这就看大家领会战法程度如何了。我不担心日军。日军战法呆板,最容易对付。我这是心里话。我们这些当兵的,想活命,冲一条路,不难。最关键的是不能乱。”

    萧山令:“好吧。我们守。”

    小路道:“我最担心的还是没走的几万百姓。大战在即,他们怎么就不走呢?”

    萧山令:“你的办法,对于聪明人可以,对付那些愚民不行。还有,一些不走的,很多是老弱,没有亲戚可投。我来想办法。”

    萧山令去做了一些工作,软的硬的都来,没走的几万百姓,硬是叫他们给弄走了大半。

    1937年11月18日。南京

    上午,小路在每个部队抽了十个人,教授他们制作燃烧瓶,炸药包。这些人很快就都学会了,马上到全市各地搜集所有的材料。教授战法的同时,他还没忘了给这几百个人鼓舞士气。

    这些部队,虽然文化普遍都不高,但毕竟比小路的东北土匪要好教育很多。另外,这些部队的军官文化水平相对比较高。来学习得都是中低级军官,教授技术的同时,小路也建立了自己的威信。

    全城的酒瓶,煤油几乎搜罗殆尽。各个部队的炸药也都被搜罗过来,政府也调动了几批弹药,防守武器基本充足。

    中午开始,小路跑了几个城外阵地,阵地基本上贯彻了他的思想,但是,很多战士嫌累,不爱干。小路见这些部队良莠不齐,没办法,只好耐心做工作。

    来到雨花台,见士兵围在一起,正在闹。原来有一个兵痞,不想干活,带着一群人闹事,打伤了班长,其他人路见不平,闹将起来。

    小路道:“闹事的先抓起来。审问。”审问完毕,事实很清楚,兵痞承认罪行,听说过这个年轻军官和气,认定了小路不敢把他怎么样。

    小路道:“如今,大战在即,你搅乱军心,按道理是死罪。现在处决,你服不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