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陆承启笑道:“此间无人,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周芷若犹豫了一下,才缓缓地说道:“既然陛下要听,那臣妾就妄言了。契丹人性情凶狠,异于汉人。辽国毗邻大顺,犹如一头猛虎在旁潜卧。一旦边防空虚,契丹人便会趁虚而入。前事之鉴,后事之师。陛下亲政以来,整顿军备,则外患无忧,此乃万万百姓之幸事也。”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这不是梓童的心里话吧,朕不想听满朝文武胡言乱语,怎么梓童也学了他们的语调?” 周芷若低着头,说道:“臣妾若是实话实说,陛下可不得责怪?” “朕绝不责怪,梓童但说无妨。” “陛下,臣妾心里话,若能将契丹人斩尽杀绝,那是最好不过。可契丹人毕竟以武立国,难以征服。陛下不见,汉朝倾全国之力,驱逐匈奴,又能如何?其后鲜卑、乌桓、羯、羌、氐、突厥……这些草原人还是层出不穷。归根究底,我们汉人不懂得在草原上讨生活,如若不然,以汉人的人口,如何能比草原人差了?” 陆承启闻言,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良久方道:“梓童一言,已然胜过满朝文武!” 周芷若嗔道:“陛下莫要折杀臣妾,此言满朝文武,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只是以史为鉴,汉武帝倾全国之力征讨匈奴,固然大胜得归。可汉朝就此由盛转衰,不然怎么会被王莽篡汉?穷兵黩武,终归不是治国上策……” 陆承启点了点头,周芷若的基调,大多来源于其父周延华。周延华其人,虽不擅言语,可比常人看得更远。周芷若受其影响,识得大局也算是有其父必有其女。估计元绶帝就是看重这个,才给他“调皮”的儿子找的好媳妇。要是儿子不行,起码还有皇后顶住。要是生出个孙子来,好好调教,也算是完成了社稷交接的重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先前的倒霉鬼陆承启“失足”,一缕幽魂已散。这个陆承启,不过是借了躯壳,灵魂却是来自后世。 陆承启的看法,又有不同:“梓童所言,不无道理。可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大顺与辽国,注定是以一方灭国而告终,此乃两国基调。只是这个时日,不知要到何年何月罢了。朕亲政之时,颇有雄心,要将草原并于大顺版图之内。可听梓童这般一说,确实有些疏漏。汉人不懂放牧,不懂逐水草而居,确实是不易调节。若是没有万全把握,看来还是不能再图北上啊!” 周芷若听后,拍了拍胸脯道:“陛下还有这等打算?谢天谢地,臣妾总归是做了件好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