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成都-《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第(2/3)页

    成都本城周长十二里,墙高七丈,分太城和少城两部份。太城在东,乃广七里;少城在西,不足五里。

    隋初,成都为益州总管府,旋改为蜀郡。

    大城为郡治机构所在,民众聚居的地方,是政治的中心,少城主要是商业区,最有名的是南市,百工技艺、富商巨贾、贩夫走卒,均于此经营作业和安居。

    李志常有意探听蜀中虚实,自然事先了解巴蜀的势力。

    原来隋政解体,四川三大势力的领袖,独尊堡的解晖,川帮有‘枪霸‘、‘枪王‘之称的范卓和巴盟的‘猴王‘奉振,举行了一个决定蜀人命运的会议,决定保留原有旧隋遗下来的官员和政体,改蜀郡为益州,以示新旧之别,由三大势力为新政撑腰,不称王不称霸,等待明主的出现。

    四川受山水之险所阻,兼且民风淳朴,热爱自给自足的生活,偏安有望,却是无缘争霸。因此几大势力达成一致意见,其实也是川中居民共同的愿望,

    李志常入城时正好是黄昏,今夜正值中秋,天高气爽之余,成都内花灯密布,人流来往,一片繁华。这种怡然自足的生活气息,即便天下中心洛阳城也比不得。这种百姓对生活的热忱,以及无忧无虑的生活状况,缓慢的节奏,更符合道家治理天下清静无为的中心思想。

    在人潮人流中,李志常随着人潮到处欣赏的成都的景色,心中升起愉悦新鲜的感觉,这种对生命热烈的张扬力也是他许久以来都欠缺的。李志常还是第一次来到成都,没想到这种城市居然有这种非凡的魔力。

    他心中有些明悟,纵然这世界只是一时的幻象,但其中的动人精彩岂能尽用幻象来解释,一种你当它是真便是真,你当它假便是假的豁然感悟发生,同时心底也仿佛打开一个不可测度的泉源,用之不竭、取之不尽。

    一个红色的绸带朝李志常后脑飘来,李志常伸手将其接住,只见到隔着人潮一个女子立在对街一群烧鞭炮的小孩间,正透过脸纱紧盯着他。

    纵然无数美女在这中秋之夜花枝招展,这名遮着面纱的女子,必然也是最独特的那位,李志常欣然望向她,纵然从未谋面,李志常也知道这人便是当日在王通府中那吹~箫的石青璇。

    两人目光在空中无形碰撞,李志常从未见过这样的眼睛,生动、活泼,充满对人世间的热爱,却又不是那种大慈大悲,单纯的毫无杂质,却又仿佛洞察世事。从这一刻他也知道石青璇并非那种孤傲清高的女子,反而仿佛‘竹喧归浣女’,充满大自然的生趣。

    只是这一时的惊喜转瞬消失,石青璇已然飘然远去,看不到踪迹,李志常悠然顿足,也不追赶,同时他也知道石青璇怎么能和他偶然碰见,只因为两人气机天性有些相似。石青璇也是洒脱自然之辈,武功未必登峰造极,但是心灵间已然和自然相合,仿佛大自然中的精灵,与婠婠那种动人魔力相比,更有一分天然的情趣。

    收起这份惆然,悠游漫步,这时候一座车厢停在李志常面前,车帘探开,露出的面容正是一位中年人的面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