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烂摊子-《明末强梁》


    第(2/3)页

    黄道周深叹口气,脸皱成了麻花,徐徐说道:“平凉自天启六年冬天就开始干旱少雨,七年初至今,未下过一场大雨,土地欠收,赋税又重,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时不时的流贼做乱,百姓们就更活不下去了,年前开始,县内百姓逃难的逃难,落草的落草,饿死的,病死的,被杀死的,加入流贼队伍作乱的,不计其数……最后,便成了这个样子。”

    许梁听了,半晌不作声,摆手道:“这些就不必细说了,黄大人再说说咱们县衙的配置吧。”

    “是。”黄县丞回想了下,道:“本县自那场动乱以后,目前尚在县衙办差的,有书吏两人,刑房和工房各一人,三班衙差七人,牢卒两人,巡检司兵勇十六人,加上下官,镇原县丞,实职在册的一共二十八人。”

    黄子仁气乐了,叫道:“我说黄大人,你这哪叫县衙呀,寻常小门小户的,家丁加护院也不止这个数啊?”

    “为什么不补人?”许梁皱眉问道。

    黄县丞两手一摊,道:“不是不补人,是补不到人。”

    “嘿,”许梁讶异道:“这大明朝还有不想吃公家饭的人?”

    黄县丞看许梁一眼,解释道:“之所以补不到人,实在是因为县衙里没钱。不瞒大人您说,下官自上任至今,就没领到过一文钱的俸禄。底下的衙差,兵勇,就更不用说了,已经半年没发过饷了。”

    许梁这才愣了。镇原穷他是有预料的,可镇原再穷,它也是一座县城啊,县衙门居然会连给官员兵勇发饷的钱都没有?这已经不叫穷了,这都已经走到绝路了。

    “没钱发饷,不但外面的人不愿意到县衙来做事,连原本在县衙的人,都吵着要走,另谋出路。”黄县丞又说。

    “咱们县衙里没钱,就不能上平凉府去支借点?”许梁问道。

    “去了。”黄道周道:“平凉洪大人那里也发不出饷来。”

    这,什么世道!许梁暗骂不已,想了想,恼燥地摆手道:“别人指望不上了,咱得自己想办法。这样,子仁兄,一会你去支两千两银子出来,交给黄大人,先付了县衙属员一个月的饷钱。”又看向黄道周,道:“黄大人,余下的钱你拿去把外头那座城墙给本官修好。”

    “好。”黄道周郑重地道,他来的这三个多月,手里一直没钱,现在许梁能拿出两千两银子出来,那么他自然就能顺利地招来人手,将那城墙给修妥了。

    许梁点头,又一指黄子仁,道:“从今往后,黄子仁便暂代镇原巡检一职,巡检司的人手太少了,至少要补到四百人。”

    “得咧。”黄子仁嘻嘻笑,拍胸脯保证。

    黄道周嘴唇动了动,他想说许大人这般安排是不合规矩的,他一个小县知县,按理说是无权任命一县巡检的。但想到镇原巡检空缺日久,许大人能安排人暂代,所谓事急从权,就这么着吧。

    想到这,黄道周又忙将快冒到嗓子眼的话收了回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