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刺史文忠父子-《断狱》


    第(2/3)页

    林文忠见得杨璟毫不见外的样子,许是觉得杨璟太过油滑了,又许是觉得表面敷衍太过乏味,当即朝杨璟等人说道:“行了,插科打诨老夫可不在行,你们且随知州大人回府衙,这戏终究是要做的,稍后再到老夫府上坐坐吧。”

    林文忠看起来虽然温和平易,说话也没什么架子,但决策之时却又给人不容置喙的压迫感,仿佛一切有他做主,便会天下太平一般。

    杨璟对林文忠并不了解,生怕以后打交道会吃亏,眼下正好,前往知州衙门的路上,正好向暗察子好生了解一下此人的底细!

    那知州见得林文忠离开之后,终于直起腰杆来,却也不敢怠慢了杨璟,见得四周没外人,便小声朝杨璟请示道:“杨大人,咱们这就回府衙?”

    杨璟见得知州如此卑微,心里也有些感慨,这可是一方州牧啊,在韦镇仙的地盘上,竟然畏畏缩缩成了这个样子,哪里还有半点父母官的风骨!

    不过杨璟也知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看人不能看表面,所以对这位知州也是客客气气。

    因为李彧和6长安都去追查唐安安那条线,想方设法如何才能绕过董宋臣,向官家赵昀示警,所以今次并没有跟着杨璟过来,眼下负责管理暗察子的是二档头林爵。

    这林爵也才三十出头的样子,明面身份是江陵府西南地界与潭州往来的盐贩,一脸苦哈哈的模样,但身手却是这些暗察子里头最好的一个。

    杨璟等人一边假模假样被押回府衙,一边让林爵说一说林文忠的情况。

    林爵轻轻吸了一口气,似乎在整理思绪,而后才好整以暇道:“大人可知道吴曦吴大人?”

    杨璟对宋朝历史不熟悉,自然不晓得吴曦这号人物,当即朝宗云投去询问的目光。

    宗云寻思了片刻,而后说道:“说到这个吴曦,就要先说川蜀将门吴氏一族了。”

    “吴氏起于吴阶,这吴阶出身微末,弓马娴熟又深谙兵法诡道,靖康初就已经在西夏杀敌,带着几百人就敢追着几千西夏人喊打喊杀,建立了不少功勋,靖康后领兵抗金,在和尚原一战中,大败乌珠(兀术),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往后吴氏便在四川扎了根。”

    “从最先的富平之战,再到和尚原之战,而后饶凤关之战,以及最后的仙人关之战,吴阶成为了抗金的名将,可惜因为鞍马劳顿和伤痛,最终死在了仙人关。”

    “吴阶虽然英年早逝,但其胞弟吴麟同样是抗金名将,吴阶有五个儿子,吴拱、吴扶、吴扩等,其中吴拱也是名将,甚至于他的十二个侄子,也都小有名气,其中最有名的侄子吴挺,同样也是名将!”

    “无论是吴阶吴麟还是吴拱还是吴挺,吴氏一族俨然已经成为名将豪阀,这些人生前或死后都因功建节,被授节度使,甚至被封为王,而且驻地都在四川!”

    “可惜吴氏一门三代的经营,终究还是引起了朝臣的忌惮,他们生怕吴氏成为四川之主,此时吴氏由吴阶的侄子吴挺,他的次子吴曦当家作主,吴曦已经官至太尉,封昭信军节度使,可谓做到了武官的极致,可他生怕朝廷铲除吴氏,便先下手为强,意图谋反…”

    宗云说到此处,难免有些感慨,林爵便接过话茬道:“是啊,吴曦和部下徐景望、赵富和米修之等人正打算起兵,他的部下之中却有人忠于朝廷,认为起兵会祸害了四川百姓,会让金军趁虚而入,无异于自毁长城…”

    “他的部下其实跟吴氏一样,都已经扎根四川,以致于吴曦众叛亲离,其中一名部将便在他们起事之时,带领七十多人,冲入吴氏府邸,将吴曦斩示众,叛乱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那名部将…就是年仅十六岁的林文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