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尘埃落定-《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2/3)页
父亲吴启明写来的信函,让吴邵刚思索了很长的时间。
庐州家中一切都好,江夏村的吴氏家族,已经成为了真正的望族,这一切当然得益于吴邵刚地位的不断提升,吴启明已经是江夏村的耆老,成为村中说一不二的人物,十五岁的吴绍尊,参加县衙的考试,得以高中,有了参加州试的资格,若是下一步能够通过州试,则是举人的身份了。
吴启明在信函之中,还专门说到了吴绍武的事情。
吴绍武已经是合肥县的县尉,尽管是从九品的小官,但是因为家族的支撑,其在合肥县还是顺风顺水的,就算是县令大人,都是另眼相看。
吴绍岚已经十三岁,虚岁十四岁,有人上门来提亲了,不过吴启明和徐宗英都没有答应,他们知道吴邵刚很是疼爱吴绍岚,牵涉到吴绍岚的终身大事,必须要让吴邵刚做主。
至于说吴绍尊的终身大事,吴启明和徐宗英已经开始考虑,毕竟已经是十五岁的年纪,该要订亲了,女孩子也大致确定下来,是庐州府城的一户望族人家的姑娘。
成为了村中耆老的吴启明,感觉到了权势的重要,他在信函之中,一再叮嘱吴邵刚,要好好做事情,要效忠皇上和朝廷。
权势的重要,吴邵刚当然是清楚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在穿越之后,开始了无穷无尽的奋斗,不过吴邵刚奋斗的目标,不完全是为了钱财和权势,说的庸俗一些,他想到的是改变历史,让大汉民族继续强大,改变千年之后很有可能出现的屈辱的局面。
皇权思想的盛行,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改变的,恐怕吴邵刚穷尽一生,也不可能扭转,与其做拿鸡蛋碰石头的事情,还不如顺应历史潮流,老老实实做能够实现的目标。
吴启明的来信,提醒了吴邵刚,让吴邵刚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
不要将目标定得太高,走一步算一步,老老实实做好眼前的事情,也不要过于的杞人忧天,给与自身太多的压力,那样很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难以达到想要达到的目的。
在家歇息的时候,吴邵刚还在等待一件事情,那就是皇上的圣旨。
通过此番收复潼川府路的战斗,吴邵刚与吕文德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淡漠,他们之间不存在什么恩情了,有的就是利益之间的交换,这倒也在吴邵刚的预料之中,他吴邵刚已经开始逐渐的强大起来,不是以前那个可以随意令人摆布的小青年了,不要以为古人都是愚蠢的,人家异常的精明,特别是吕文德这样的老官吏,更是有着不一般的官场智慧。
就在吕文德离开泸州府之前,吴邵刚再次写信,明确提出来要求,他不满足于潼川府路防御使的职位,提出以四川制置副使的身份,兼任潼川府路防御使和泸州知府。
这个要求包含的意思非常深刻。
合州御前诸军驻扎在潼川府路所辖的合州,尽管吴邵刚是潼川府路防御使,但却没有权力干涉合州御前诸军的任何事情,唯有四川制置使、制置副使,或者是得到皇上和枢密院授权的四川承宣使、承宣副使,才能够干涉合州御前诸军的事宜。
譬如说张世杰,尽管身为四川承宣副使,驻扎在合州,却没有得到皇上和枢密院的授权,无权干涉合州御前诸军的任何事宜。
制置使就不一样了,说起来制置使的职责,与节度使有些相似,只是节度使的权力太大,皇上和朝廷轻易不会授予人,得到皇上万般信任的已故太监董宋臣,也是在病亡之后,才被皇上敕封为节度使。
制置使的权力没有节度使那么大,但是地方上真正的负责人,加之四川的地位很是特殊,连续遭遇到蒙古鞑子的进攻,故而四川制置使得到了皇上和枢密院赋予的权力,特殊时刻可以插手驻扎在四川的御前诸军的事宜。
吴邵刚一旦出任四川制置副使,就能够名正言顺的插手军队的事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