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天下大势-《边唐》


    第(2/3)页

    康琳儿哦了一声,连忙去盛了一大碗粥,放到了马璘面前。

    “没有别的么?”马璘笑道。

    康琳儿抿了抿嘴唇,有些难为情地道:“我只会熬粥,别的都不会做。”

    马辰从马璘身上挣脱下去,跑到他自己的房间里面,拿出一大块肉干跑了出来,献宝般的举着娇憨道:“父亲,吃这个!”

    马璘笑着接了过来,用力的咬了一口,道:“好香!”

    “父亲,你吃吧,我那里还有呢!”

    “不能吃太多,这一块已经够了。”

    马璘拍了拍儿子的小脑瓜,笑着坐了下来,就着白粥吃着肉干,只觉得前所未有的香甜。

    昏睡了七天时间,醒来自然是不宜多吃,这一点儿马璘自然很清楚,把肉干掰成小块细细吃完,又把搁了椰枣的白粥喝了个一干二净,马璘觉得身体恢复了一些气力,也就不再进食。

    陪着儿子和康琳儿在安国王宫各处悠闲的转悠着,马璘感觉心里特别的踏实。

    西征库法之后回到捕喝城,他已经知道了很多从葱岭另一侧传来的消息,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整天里想着这些事情,脑子一刻都闲不下来。而此刻陪着康琳儿和马辰,他的心中却是难得的有了片刻的平静。

    如今在长安城中,杨国忠已经恢复了国公的爵位,重新站在了朝堂之上,虽然官职是御史中丞比陈希烈要低,听说气势上却是比陈希烈要更胜一筹。而关于自己权势过大的议题,杨国忠已经在朝堂之上公开提过好几次。

    在更远的东北方向,安东都护府的治所已经迁回了辽西的新城。安东都护向来是由平卢节度使兼任,所以这件事情和自己也有些关系。

    李璟这段时间做的不错,如锥处囊中锋芒立现,虽说是用人命堆出来的胜利,然而毕竟是连战连捷,赶得契丹人和奚人无处藏身,只能是远遁深山。

    李璟有密信送了过来,安史之乱的另一个罪魁祸首史思明已经被他以失期的名义干掉了,算是完成了自己交待给他的任务。这个小子被天子称为我家英物,果然不是泛泛之辈,心机手腕都是有的。

    大唐在东北的阵线不断向前开拓,李璟仿效自己在安西的举动,奏请天子允许河北河东二道有勋官在身的老卒到新开辟的地方申领勋田,已经得到天子的允许。

    天子甚至还想在河北河东两道搞一次大移民,把贫民们迁到东北去,后来由于户部侍郎张巡的据理力争才算作罢。

    张巡的理由是移民安西耗费巨大,户部应对已经极为吃力,再来一次移民东北,户部根本无法维持,才让天子同意将这次大移民暂时押后。

    不过押后是暂时的,既然是押后,那就早晚有这么一天。

    这倒是好事,辽西辽东的肥沃黑土,正是最适合汉民耕种的。向这个方向移民道路不远,总不至于像移民河中这般凄惨。

    只希望李璟能够牢牢守住新开拓的地区,不要让移民们遇到太大风险。

    南诏方面,阁罗凤已经彻底低头,上表称臣的同时,军队全部撤回了六诏故地。

    阁罗凤的靠山乃是吐蕃,现在低头的原因,自然是由于高原上吐蕃故地的局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