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悄然的变化-《三国之赤色黎明》
第(2/3)页
“扣除番薯酒和玉米酒,用稻米、高粱和粟米酿造的粮食酒也会少量供应,也和这玉米酒这般浓烈,你就放心喝便是!”李煜闻言打趣道。
“老典我还真的要去买来尝尝!”典韦大笑,其他几人也是有些意向。
在自治区之外,世家封锁高产作物的输出,甚至不断宣传这三种作物有毒的虚假情报。当然其实谁都知道,虚假消息到底是虚假消息。不过他们需要的是在这三年内封锁住就好!
只是吴越地区,三种高产作物根本欺骗不了百姓。这三种作物对土地的要求不大,关键是产量高,而且还能有各种用途,以至于不少自耕农,甚至是山民都有开始弄到种子耕种。去年只是少量种植,今年已经开始大范围种植,并且获得了丰收。
奈何没有粗加工和深加工的技术,试图用番薯和玉米酿酒,口感又没办法和自治区酿造出来的相媲美。最后甚至番薯酒和玉米酒都成为类似饮料一样的东西,但好歹能卖出去。
今年的收获丰盛,扣除留下来吃的部分,还有兑换成稻米或者粟米的部分,剩下的拿出去卖了不少的钱。其他地方不收购,但自治区收购,只是价格不高。对于百姓来说,缴纳了赋税之后剩下的,都是他们的纯收入,以前想都不敢想,哪里还敢嫌弃价格低?
有了钱,自然是在自治区里面逛了逛,现启蒙三件套非常便宜,据说一次购买还能进行为期三天,每天三小时左右的拼音培训。
百姓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或许买一套的钱有点高了,不过他们几个乡亲筹钱买一套,然后推选一个人去学习,最后再回来教给大家便是。如此买一套就能好几个人收益,分摊下来又不需要多少钱。
购买者家中大多都有儿女,舍得买书自然是为了让儿女有机会读书。参加培训的人这三天基本上都是睡大通铺,学习以外的时间甚至找点扛货的活计来做做,赚点外快什么的。
参加完培训之后,靠着拼音这书本上的字也大概能通读了。回去之后找根树枝在地面上,或者找个沙盘边读边写,至于什么意思以后再慢慢理解。
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字大多都是简体字,长期练习下来,以后就会逐渐习惯自治区的这个标准。久而久之,要练回繁体字就没那么容易了,若简体字不被大汉所接受,那么这些长期读自治区出版书籍的学生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在自治区里面出仕!
或者,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繁体字。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他们才高八斗又如何?这世道,到底还是拼爹看家世的时代!
不管如何,今年吴越的百姓,甚至不少世家依靠这高产作物都赚了不少。对自治区自然也有了些好感,甚至已经开始有些小世家找到了李煜,表达了自己的善意和结交的意向。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朱治的姐夫施崇,他来拜访李煜主要还是朱治的引荐,否则岂能随便一个人就能见到他?施崇的妻子刚刚有了身孕,即将初为人父,他自然是容光焕。
李煜却是现,施崇的脸色有点苍白,应该是身体方面不是很好。离别的时候也不免提醒他好好保重身体,要知道历史上就是由于他的早早故去,所以朱治才会收养他的儿子施然作为养子,这才有了以后的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朱然!
第一轮的棉花开始收获,在去籽之后,通过纺纱机迅纺成棉线和面纱,然后通过飞梭织布机,源源不断的纺织出棉布,并送到染坊里面印染成各种花色进行出售。
不过按照李煜的意思,对外销售价格定得很高,这还未必有货!作为福利,所有军人都分到了两套御寒用的棉衣,两套秋季作训薄棉衣。这种布料更结实,手感更绵软光滑,而且更吸汗,深受士卒们的欢迎,就算在关羽等人也不例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