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思想的变化-《三国之赤色黎明》


    第(2/3)页

    来到幼儿园那里,时间刚好是六点半多一些,这不幼儿园开门了,幼儿园的老师也把小伢子迎了进去。

    老师会帮忙照顾这些娃儿,关键会给他们做点游戏,手工或者教他们拼音和数字,做点简单的启蒙。到了六岁,进入小学,再学习这些内容就容易多了。

    对于家长来说,这里最方便的地方,就是有人帮他们带了小孩。这下子他们就能从带小孩的麻烦里面解放出来,然后去工作或者劳动。

    回到家里,老郭正好在吃饭,郭家媳妇也就在碗柜里面拿了双碗筷,给自己舀了碗稀饭。早饭吃稀饭,已经成为不少人的习惯,再加点玉米或者番薯进去,味道更好。

    有钱人家据说天天吃稀饭,不加任何别的东西;这人越穷,里面的玉米和番薯丝就越多,有些满满一碗的玉米粒或者番薯丝,米粒都看不到几颗。但不加米又不行,单纯吃玉米和番薯丝胃有碜得慌。

    “土豆准备熟了,三十多亩地的土豆,只怕要雇一两个人来帮忙收才行了!”吃完早饭,老郭念叨了句。

    土豆六十几天左右成熟,属于早熟品种,产量大而且口感也不错,做菜做饭都可以。官府最近也在大量收购土豆,做成土豆泥给那些就等待安置的安民吃,价钱也不低。

    “这才三十亩地,家里已经雇了两个人帮忙了,加把劲不就做好了,哪里还需要继续找人来……”郭家媳妇舍不得花这个钱,以前苦日子过久了,现在也还没有能够放得开。

    “这不还有别的地要种么?咱们家承包了十多顷的土地,番薯玉米土豆蔬菜哪个没种?更别说主要还是稻田,里面还养了鱼。我算过了,今年中原那边收成肯定不好,到时候粮食能卖出个大价钱,多出来的部分请一两个人回来,能把田种得更好,收起来也能更快。早点卖就能多赚点,说不得请人的钱就回来了!”老郭却是算起数来。

    以前他可不会考虑这些,到底是没有文化没这个条件去想。但启蒙之后,大名郭义会写了,甚至居然也会开始算起账来了。

    “这也有道理,那就请呗!”郭家媳妇也不好忤逆当家的,在心里算了算,也是那么一回事,也就同意了。

    “现在我就在想,到底要请谁好些!咱自治区的人自然是最好,不仅启蒙还懂规矩,手脚也干净。就是价格贵了点,算起来不划算;那些南下逃难的难民最是便宜,但不少大字都不识一个,不少人还随地大小便的不干净,个别手脚也不干净……”老郭顺便说出了让他头痛的地方。

    自从春季开始,北方闹黄巾,大量的百姓,据说有上百万人南下逃难来了。一开始不少都在自治区外围建立了难民营暂时住了下来,说到底自治区没有那么多土地安置他们。

    十几天前主事回来了,据说自治区也因此扩大了,这才有了地方安置他们。不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个人还要进行居民登记,甚至几个新的县城也要如此。

    平时,这些难民也要帮忙做事,否则没饭吃。不过想要多赚点就要自己找活干,工钱自然是低得可以,只是自治区的百姓却觉得他们不懂规矩,有点看不上他们。

    说来讽刺,几年前他们还是黑户,区区山民而已。但如今居然也有资格看不起中原那里的百姓,这样情况以前想都不敢想,都是主事带来的好日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