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重阳宴-《大宋改造计划》


    第(2/3)页

    除了薛明一家,清风寨的男女老少也是都阖家出动,无论大人小孩,人手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不用说也是装满了茱萸的。那味道,香的薛明都受不了。

    此时已经66续续的有着不少人家已经竟相的朝着青云山的最高处攀登了。说来这重阳登高,还有着这么一个典故。

    说是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时,有一天,这费长房就对桓景说:

    “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

    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思,等到了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便照着费长房的指示行事。等到了傍晚一家人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

    于是,茱萸佩袋,登高“辟邪”的这么一个说法便流传了下来。

    由于这个登高的习俗,重阳节又在民间被称之为“登高节”。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在这个季节登高远望,不仅可以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有木有?

    和登高相联系的还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除了吃重阳糕,还得赏菊,饮菊花酒。

    因为农历九月又俗称菊月,此时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而在汉族的古俗语中,菊花又象征长寿。因此,重阳节在古代也有被称为菊花节的。

    在节日里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都会赶来赴会赏菊。自三国魏晋以来,在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

    至于饮菊花酒,则是源自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中的一则记载。上面说有南阳的山中,有许多人家因饮用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得以益寿的记载。因此在重阳佳节饮菊花酒,就成了古代的传统习俗。而菊花酒,在古代更是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薛明一家人也跟在出寨子的队伍后面往那清风山上行去了,至于神盾房的一众手下,难得遇到这种假期,薛明便也好心的给这一众汉子放了个假。当然,像是其中的一些危险分子,那还是必须要牢牢的拴在身边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