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弘治内阁中有三大能臣,辅刘健善于决断,次辅谢迁能侃,李东阳足智多谋,还有一位打酱油的仁兄。按理来说在这个时候朱厚照最需要的是一个能侃的人,或者是能给自己出点子的人。可惜扫了眼六部尚书四个内阁大学士之后,朱厚照遗憾的现自己认识的竟然只有辅刘健,这老头儿曾做过自己几天的老师,对自己的印象应该还行。 老刘是个厚道人,兢兢业业的干活,朱厚照本不愿把他给扯进来。然而事出从权,拉人下水只为了爷的潇洒生活,对不起了老刘! “儿臣问古人言,足不出户牖而天下知,三国时期亦有名相诸葛孔明,未出茅庐便已知天下三分,可见读书人读书并不一定要行万里路。刘师傅在教导儿臣读书时曾与儿臣谈论过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无非是三句话,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儿臣不明白这些流连于烟花之地的监生学成之后将会齐的是什么家,治的是哪个国,平的又是谁家的天下!” 朱厚照掷地有声的说着,他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刘师傅曾以圣人之言教导儿臣,言圣人之言少年之人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今诸位国子监监生年少者****横流,壮年者好勇斗狠,年老者得失之心甚重,如此攻讦孩儿,孩儿不服!” 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朱厚照不着痕迹的拉了个靠山,然后就一口一个刘师傅一口一个孔圣人的狠狠批斗国子监,把国子监从监生到祭酒一个劲儿的往臭里批斗。 一直在闭目养神的刘健终于不再淡定,长长的眉毛狠狠的抖动了两下,抬起松弛的眼皮朝朱厚照望了过去,却只看到朱厚照正对着自己嘴角微不可察的笑了笑。刘健心中叹息,这小子真坏,这样的破事儿也往自己身上扯,再不说话可真就扯不清咯,难保整个国子监都不会记恨上自己。 弘治皇帝正被朱厚照侃的目瞪口呆,只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巧舌如簧,说的句句似乎是那个理,但是仔细一想却是句句都是歪理,心中怒气稍减但却觉得此次若是再不惩罚只怕日后会更加荒唐,当下打定主意不能轻饶了朱厚照。还有刘健,教的倒都是圣人之言,怎么却教出了这么个怪物!不经意间便扫了刘健一眼冷笑道:“刘阁老,你教出的好学生!” 感受到弘治皇帝的目光,一直闭目如菩萨的刘健终于有了点反应,暗叹一句流年不利之后便开了口,他出班奏道:“皇上,老臣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爱卿尽管说便是!”弘治皇帝说道:“爱卿的道理总是很有道理,朕也想听上一听。” 刘健叹息道:“陛下,俗语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同时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对圣贤之言的理解也会大不相同。太子所说的话不能说算是对,却也不算是错,只是所处的立场不同罢了。” 弘治皇帝难得的笑了笑,问道:“那以阁老看来,这次的事情怎么处理为好?” 这无疑是一个难题,刘健对自己站出来的行为有些后悔了,稀泥并不是那么好和的。 包括朱厚照在内的所有人都在侧耳倾听,刘阁老之言很有可能就是这次东宫门口斗殴事件的最终裁定,哪怕不是也会对弘治皇帝的决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