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文若不要急嘛,一只说废除货物税又不说不收税。我们可以改变抽税方法,改收交易税。既是说只有货物交易成功我们方才收税。这样商人们都会来许昌寻找交易机会。而交易多了,税收自然也就回来了。” 荀彧狐疑的看着萧一,“逸山莫要诓我。” 见自己的人品被怀疑了,萧一不爽“文若你且试想,许昌城农业不旺,手工不兴。我等要如何才能让它兴旺起来?商业,唯有商业可以如此。一之构想就是引九州商贾入许昌,把许昌打造成天下的货物中转站。不管是买卖何种货物的人都能在许昌买卖成功。” “逸山所说的就是把许昌打造成像集市一样。” “对,就是集市。不过许昌不会是普通的集市而是全天下的集市。” 萧一的一番豪言壮语让荀彧的血也沸腾了,全天下的集市。那是何等壮观的场景,到时候商贾云集,气象万千。不止税收高于此时十倍百倍,带来的其他好处也不胜枚举。比如偌要买粮就不用四处奔波,只要坐于家中就可收粮。而且价格绝对划算。 荀彧拍案而起,“就照逸山所说施行。” 第二天,许昌官府颁布命令。即日起,所有货物出入城一律免税。这一政令在商人圈中瞬间被传开了,各位都奔走相告。一时间商人们都蜂拥进入许昌,有货的自然是想省笔钱,找一个好的交易地点。而就算没货的也会到许昌来寻找商机,反正不交易就不用上税。多看看总是好的。而对于这一政令许昌的世家也是大力支持的,因为免税对象是所有商品,并没有对世家区别对待。搞得家主们都在想自己以前是不是都错怪萧一了。 不过很快他们就现自己想错了。免税施行一个月后终于有人看到许昌的无限商机,决定在许昌建立商铺。对于此萧一自然是大力欢迎的,于是萧一的第二步走出来了。他特意将城西腾出来。建立一个商业区,有了第一个人就会有第二个。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入驻许昌。商业区的建立让世家开始紧张。外地商户为了在许昌站稳脚,打出了各种优惠政策,人们开始更多的去商业区买东西,而不是去世家的商铺。 终于世家忍不住了,他们要求萧一也在商业区给自己一块地,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萧一这回居然爽快的答应了。不过萧一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拿他们原有的地皮来换。是多大就换多大。世家们原本还有些犹豫,但看到日益减少的客流。至少现在等价交换,准确说是自己赚了。要知道自从商业区的出现,城西的地皮可是一天一个价。于是世家们极其自愿的跳进了萧一的圈套。因为外商的加入世家现他们再想操纵市价变得没那么容易了。世家粮食涨价,却只能自己管自己一家,却有十家外地商铺粮价持平。这下结果就不言而喻了。外商的引入就好像在许昌这一滩污水中注入了一股清流,世家再想搅混这滩水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可是此时后悔已经没用唯有打掉牙齿往肚里吞,人家刚施行的时候你不反对。现在反对,谁理你呀。 不过世家认栽却不代表萧一的计划就此结束了。很快萧一执行了他的第三步,以感谢外商入驻许昌为名在刺史府宴请了数百位商家。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没这么简单,请客吃饭怎么还派士兵守在门口还是那帮凶神恶煞的虎豹营。居然有三百之众。当天参加的商家任谁问起,都说刺史府的鸡不错。不过这个关子并没有卖多久。 第二天,萧一布公告,由许昌官府领头组建许昌商会,入会费二百千钱。然后一群“有识之士”响应号召加入商会。就在世家们还没弄清这个商会是什么东西时。世家们的噩梦开始了,先就是降价。这次不同与先前的讨好许昌百姓,而是实打实的降价。而且是全行业降价。世家为了生意不得不跟随大流,可是奇怪的是不管他们降多少,商会的商人总是能比他们低一成。就似乎不要成本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