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出事了-《我命不由天》
第(2/3)页
说到这里,周云高停顿了一下,眼睛在众人的脸上扫视了一圈,在看到李东升的时候,他的目光多停留了一秒钟。
收回目光之后,周云高继续说道:“二郎乡的排名在县里一直很靠前,可问题也是突出的。长明县是农业大县,新形势下的农村农作不好做。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留守的老人不可能把所有的田地都利用起来,原本能种两季的,现在都只是种一季。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我们的gdp却一直在降低。长此以往,我们距离贫困县已经不远了。我们不能躺在乘机上睡觉,我们不能因为难做就不做。如今中央和地方都在积极探寻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在座的各位也要开动脑筋积极应对。只要你们有好点子好项目,县里要政策给政策,要支持给支持。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信心?”
说到这里,周云高的目光又开始在众人的脸上扫视。
这话没人敢接,包括胡克明在内。以前也有人探索过,可探索的结果都是碰一头的包。这里要资源没资源,要地理位置没地理位置。除了一些生产生活用品的工厂,就是一些服务行业了。根本没办法做大做强,更别说是开拓新思路了。
气氛顿时就有冷场的趋势,胡克明的额头上立刻就有冷汗冒出来了,别人可以不说,他却不能不说。虽然他不是政府那边的,可对于县乡基层,书记就是政府。当然,他也不是不能把责任往孙友德头上扣,可那绝对会降低自己在周云高心中分量的。
因此,他说:“书记请放心,我们一定群策群力,争取找到一个适合二郎乡的发展思路。”
包括胡克明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明白他说的非常空洞,这样的话,只要是体制内的人都能连篇累牍地说,而不需要打草稿。
周云高显然不是下来找麻烦的,听了胡克明的话,他点点头就转移了话题:“已经进入第四季度了,大家抓紧一些,免得成绩单太难看。”
见周云高改变话题,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不是他们不想要政绩,而是环境使然。在农村,最大的政绩就是提升农民收入,还有就是修路。说起来简单,可事实上哪一个都不简单。修路需要钱,很多的钱,就算是上级政府批准了,有财政补助,那点钱也只是杯水车薪,更多的需要本级政府自己筹措。
在工商业基础如此薄弱的情况下,基层政府想要筹措修路资金根本就不可能,以前还有一个农业税可以收,现在农民种田非但不要交税,反而拿着国家补助。而且,有那么多人盯着,谁也不敢打补偿款的主意。只有这个政策一开始的时候,有些胆子较大的地方政府敢这么做。
至于提升农民收入,难度更大。前任的失败尝试已经让政府的信誉度受到了极大的损害,除非是来硬的,否则根本就没有可能推广任何的经济作物。可在如今的形势下,谁也不敢这么做。就算你有背景,可一旦被曝光,你的前途基本上也就没有了。
虽说在体制内混必须要政绩的支撑,可在没办法创造政绩的时候,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那就是求稳。多做多错,少做少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身为县委书记的周云高显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之所以说出来,一是为了给众人压力,另一个则是敲打他们。与此同时,他也真的很希望下面乡镇能有一两项拿得出手的东西,那样,他到市里开会的时候,也会有底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