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墨尔本之冬(中)-《大穿越时代》


    第(2/3)页

    从地图上看,四个粗大的箭头已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齐对墨尔本的盟军发起了向心攻击。

    北线,自己指挥的第一百五十二师团,刚刚攻克了布罗德福德镇,距离墨尔本市中心只剩大约五十公里。

    东线,澳洲日军总司令山下奉文大将亲自指挥五个师团,也在几个小时之前攻克了夹在山与海之间的交通重镇雷克斯恩克伦斯,成功涌入了墨尔本东面的平原从那里直至墨尔本城下,盟军都再也无险可守。

    西线,原本常驻珀斯的海军陆战队第二师团,配合第五战车旅团和一个特混步兵旅团,还在沿着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海岸公路慢慢推进,刚刚打到雷金纳德角,显得有些不愠不火,但至少牵制住了敌人的生力军。

    南线,日本海军的先遣舰队,也已经绕到了澳洲大陆的最南方,成功闯入巴斯海峡,堵住了墨尔本联系外界的最后一条海路,切断了墨尔本和塔斯马尼亚岛两地之间的交通。

    而在这个密不透风的包围圈内,盟军却只有三万五千美军,五千新西兰军和最后八万澳大利亚士兵,至多二百架飞机,外加澳大利亚联邦仅剩的几艘老式军舰,并且全都编制残缺,疲惫至极很显然,在日军这样四面八方的海陆夹攻之下,如今困守墨尔本的十多万盟军彻底成了瓮中之鳖,似乎已经覆灭在即了。

    在这一次对墨尔本发动的攻势之中,日军的进攻战术异常简单而粗糙,就是用铺天盖地的远程炮火猛烈轰击,然后让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发起进攻。如果进攻受挫,就把步兵撤下来,继续进行下一波炮轰相当于就是把拿破仑战争时代“炮兵猛轰骑兵突击步兵占领”的经典三部曲,用坦克代替了骑兵而已。

    同时,日军还不断派遣飞机轰炸盟军的战线后方,破坏桥梁和公路,干扰阻滞盟军预备队的调动和增援。

    虽然这个战术十分简单,但是盟军却很难有效应对利用东京核爆和旧日本帝国崩溃,给前线日军带来的思想混乱,墨尔本的盟军在几个月之前发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反攻,尽管随即在堪培拉城下惨遭重创。但盟军还是把控制区扩大到了十万平方公里左右相当于一个浙江省,几乎收复了半个维多利亚州。

    能够击退日军,收复大片土地,对盟军而言自然是可喜可贺,但在没有任何生力军补充加入,反而还要抽走部分兵力转用于其它战场的情况下,澳洲盟军控制区的突然扩大,就意味着前沿战线的猛然拉长和兵力密度的急剧下降。相当于从一个握紧的拳头,变成了摊开的手掌,抗打击能力自然是大大削弱。更别提随着战线的大踏步前移,盟军还不得不离开他们修筑营造了两年的坚固工事,暴露在无遮无拦的旷野之中结果,反攻失败的澳洲盟军还没来得及重新修筑起一条防线,回血成功的日军就气势汹汹地掉头杀来。

    另一边,如今澳洲日军的兵力虽然没有增加太多,但后勤却是大大的充实了,各种火炮、机枪、弹药、坦克、卡车、飞机、粮秣都在流水似的一船船运到悉尼、布里斯班等日军控制的港口,也不知大本营是从哪儿搞来的这么多军火物资。前线的日军士兵这阵子天天吃“大和煮”牛肉罐头,都快要吃到吐了。

    这一点在实际交战之中表现得还要更加明显,光是在昨夜进攻布罗德福德镇的前哨战之中,辻政信中将麾下的第一百五十二师团,就动用了二百多门重炮,平均每门火炮都发射了至少五百发炮弹,简直是过去从来都不敢想象的奢侈而在进攻部队更多的东线和西线,日军投入的远程火力还要比北线更加强大得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