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千百年来,对于判定亲子关系,就是采用滴血认亲,这就是大家共同遵从的“法”。 就算你证明了这种方法是错的,又怎么样? 在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之前,就算明知是错的,也不能否认。 不然如果遇到这样的案件,该如何处之?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众人皆醉我独醒。 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唐七完全不认同哥哥的观点。 他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如果用错的方式方法去断案,不知道会有多少冤案。 唐五大怒说道:“有冤案也比无法断案好!我告诉你你此去大理寺,绝对不会有什么结果!” 唐七自然是不相信:“你以为大理寺的人,会像你这么昏庸无能?” 唐五告诉唐七,不久前大理寺与刑部和御史台一起三司推事,刚刚审结一起涉及到皇家的认亲案。你若此去,必受责罚。 当时年轻气盛的唐七,自然是不理会哥哥的话,朝着光明的京城大理寺走去。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唐五所料,大理寺不但没有采纳,相反以“故作惊人之语,以媚上司”,打了他一顿板子。 事后唐七才知道,如果不是哥哥唐五知道拦不住自己,事先活动活动,恐怕罪名就是“妖言惑众”,那就不是一顿板子可以解决的了。 如果是其他人,遭受到这样的打击,就一蹶不振了。 但唐七不是其他人,他是唐七。 他总结了一下,要想实现自己平生的抱负,就必须往上爬。 不管有再多的昏官庸官,圣上总是英明的。 当上大理寺卿的那天,也就是一展所长之时。 他唐七,终将青史留名。 当然,这次也给了他一个教训,就是不能再那么清高。 按照他的理念,刑侦之术必须标准化,要有一套经过现实中无数次试验,从中提取其共性,并上升到理论阶段。 然后再反过来,用这些理论去培训相关人员,运用到实际断案之中。 而且再通过总结大量实际案例,丰富和扩展这套理论。 还有,他需要更多混迹于三教九流中的眼线,用于破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