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阅诗-《若修儒道》


    第(3/3)页

    一页泛着水蓝色才气的纸页飞到了鲁津的面前。原来是越国才子李佑,为越国都城玉京城春香楼的玉娘写了一首诗。

    鲁津本是吴国人,吴越两国交战多年,鲁津自然不肯放过诋毁越国文人的机会:“彦璞兄所言极是!越国才子多风*流,他们本来也只能写出这种能取悦女人的东西而已。”

    一位举人手捧着一只书箱走进了阅诗堂,孔灵问道:“可是各地县试的诗文?”

    那捧着书箱的举人把书箱放在桌上,从里面取出一叠纸,答道:“正是,此次县试,十国百州共举荐了诗词两千三百余首,我等已经按照以往的规矩,只取了才气排名前一百名的诗词,请各位大儒审阅。”说罢,举人就把那一大叠纸放在了桌上。

    那名举人离开之后,年过六旬的孔灵摇摇头,说道:“唉,近几年来,通过县试的童生只重视列圣典而忽视诗词,他们所写的诗词真可谓一届不如一届,老夫……”

    大儒孔灵刚想把嘴边的“老夫不看也罢”说完,就看到从才气排名第一的诗词试卷上,隐隐地泛出了水蓝色的才气。

    孔灵一把拿过那份泛出水蓝色才气的诗词试卷,他手捧试卷,看了好几遍,然后开始诵读,这首诗正是杜若所作的《梅花》。等读完了最后一句,李彦璞问道:“此诗是何人所作?语句朴素,却又寓意深远,有鸣州之才,可入下月的《圣刊》。”

    孔灵笑道:“你们可知道圣前双甲童生,才女杜若?”

    鲁津皱着眉头问道:“可是越国的杜若?”

    “正是。”

    鲁津想了想说道:“让女子的诗作登上《圣刊》岂不是会让天下读书人笑掉大牙?再说了,此次县试的双甲童生不是还有田适斌田圣的重孙子田文浩吗?咱们还是先看看田文浩的诗再说吧。”

    *****

    铃兰曰:

    大儒孔灵是孔子的后人哦,而且还是嫡系的子孙呢!

    另外,香药包和药枕的主意还是很不错吧?

    其实铃兰妈妈就给铃兰做过药枕哦,陈皮和茶叶的,很香,用着也很舒适。o(n_n)o~

    关于药店的事情,以后还会写到,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哦!

    大家记得多多投票哦,铃兰会好好写,来报答大家的。

    (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