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医院碰头-《我的农业帝国》
第(3/3)页
…………
林克三人刚回到天下集团。唐雄峰已经等候多时,连连报喜。
农田问题,2万亩的土地,已经基本签下协议,只要种子供应得上。马上可以进行生产。
而镇上的食品加工企业,也愿意用400万的价格脱手。给林克经营。
唐雄峰的要求很简单,希望天下集团把生产指标挪到明年初再上报。
不管是企业开工,还是农田生产。全部挪到明年,成为他的政绩。林克管的只是生产。上报指标的问题,是镇上自己的事情,别让我多纳税就行。
任由法务部的人前去食品加工厂交割,完毕之后,林克还要重新谋划新加工厂的前途。
单纯的制造菠萝干、地瓜干,产品单一。价值也不高。再说地瓜藤的问题,韩少燕还没给出研究成果呢!
林克比较倾向是,是薯片大类,受众多,价格也合适,吃用方便。只是包装袋,一定要少一点空气。
现在市场上的薯片包装整得跟大头儿子似的,里面的东西只是小头爸爸,坑。
另外一方面,就是家畜的剩余,是否考虑做些肉干肉脯?充实高端市场。
天下集团的脱水蔬菜,都要卖到150元左右,如果菠萝干,不是要200元?薯片要卖多少钱?200元一包?肯定没人买。肉干呢?300元一包?市场肯定不大。
“市场调研最麻烦,不如丢给廖近英处理。”林克对自己的决定很是满意。
他来适应了将近半个月,也差不多熟悉整个天下集团的运作了,给他负责,再好不过。
廖近英听了林克的想法,眉头一皱,“老板,你购买农民的土地,又聘请农民耕种,要是他们不尽职怎么办?这样的话,我们亏损的不仅是活力因子,还有人工成本,代价太高。不如我们分发种子,卖给农户,再收购他们的产品?这样怎么样?”
对于加工工厂,廖近英也有自己的想法,“肉脯加工还是蔬菜加工,都不能在同一个厂里进行。最少需要不同的厂房,否则味道混合,工人混合,难以搞清楚状态。”
对于第一点意见,林克是不同意的。土地不买下来,就有变数,农民耕种,要是有工资拿,又有将近,同时还被监督,各个农业组互相评比,肯定会拼命照料蔬菜。
如果收购蔬菜,反倒不一定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蔬菜好赖都能卖出去,只要灌水,多点重量,还能多卖点钱。
说难听的,一个萝卜进厂清洗,泥土少跟泥土多的,卖相就不一样,清洗的成本、时间都不一样。
还是维持现状的好,买下土地,雇佣农民。当然,所有的农民组成农业组,分别耕种一片土地,各个组之间还要进行评比,定下奖金。
廖近英提出他的设想,是把活力因子当成昂贵的资源,每一滴都是宝贝,但对林克来说,每天都能产生,成本并不高昂。
廖近英的第二个意见,林克很同意。让他着手处理,在脱水蔬菜、食品加工厂旁边,再建一个肉制品加工厂,专门生产肉食品。
镇上的企业,有几家已经靠着林克的订单成活,最典型的,就是包袋厂,天下集团的订单占了80%的份额。所以,林克已经掌握了一个镇的经济命脉。(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