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四章 四大太监,三张不如一陈-《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2/3)页

    “是。”宫女答应了一声,转身就走了。

    离开了凉亭之后,朱翊钧脸色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选妃之事,其实他已经不放在心上了,皇后要弄就让她弄吧。说实话,的确要给她找点事干了。

    回到寝殿梳洗一番后,朱翊钧换了一套衣服,很舒服的斜靠在卧榻上,神情很淡然。

    转头看了一眼张诚,朱翊钧喝了一口水说道:“你说说吧,都有什么事?”

    “是,陛下。”张诚答应了一声,将一边的奏疏都拿了过来。

    只不过这些奏疏看起来就和普通的不一样,上面都有红色的条子,代表这是密奏。

    每拿过一本,张诚都会看看这上面的封押,没有被动过才会打开。

    这个东西其实早就已经检查过很多次了,在密奏被送进来的时候,就已经经过专业的人士反复检查。张诚再来一遍,一来是防着底下的人作假;二来是在皇帝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工作认真。这么多年,他早就学会了这一套。

    朱翊钧眼睛微眯,也不搭理他。

    在这方面,朱翊钧很放得开。只要你认真办事,其他的都不重要。你想表现就表现吧,只要你能引起我的兴趣就行。

    显然,张诚这一招完全没有引起朱翊钧的兴趣。

    很快,张诚就把第一封奏疏打开了,轻声说道:“陛下,这是外务府的奏疏,他们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布局,两京十三省都已经有了他们的人。”

    朱翊钧点了点头,摆了摆手说道:“做的不错,赏点东西给他们吧。”

    “是,陛下。”张诚连忙躬身答应道。

    听到这个消息,张诚的心里面五味陈杂,最多的不是高兴。

    这件事是由陈矩主导的,外务府的负责人是陈矩的干儿子王安。这些年,外务府发展非常快,人手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主要以说书卖艺为主,招收了一大堆走江湖的人物;同时在各地创立堂口,搞起了情报买卖,每年不但赚很多钱,还能打听到很多情报。

    在这方面,锦衣卫和东厂都比不了,这就让张诚心里面很难受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