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席之地-《文艺生活》
第(2/3)页
第二个是有国际化倾向,京城人在纽约和不见不散都是在国外拍摄。
国内的电影人大多都不具有这种眼光,很少有和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经验,大家更多的是争抢国内的资源,而不是放眼国际。
第三个是在投资上很大胆,当初敢贷款150万美金拍摄京城人在纽约就是例证。
从电视剧到电影,从编剧到制片人,现在还是影视公司的老板,林子轩的成长轨迹极为清晰,一步步的走过来,踏踏实实。
采访的很多事情大家都清楚,只不过需要林子轩再说一遍。
尤其是他和冯晓刚、葛尤之间的关系,在京城演艺圈里,不少人认为是他给冯晓刚和葛尤提供了成名的机会。
林子轩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冯晓刚和葛尤的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
在这次采访中,他一再强调自己不能算成功,只是赶上了好时候。
“我就是赶上了好时候,要是在以前的年月,我可能还在电台做少儿广播呢。”林子轩淡然道,“这个时代每天都在变化,日新月异,只有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有所作为,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送走了当代电影的记者,林子轩和慕姗姗一起出门,他们要去参加不见不散的庆功宴,地点是在友谊宾馆。
他上次是和冯晓刚说笑,姜闻可以在京城饭店请客,他却不想那么张扬。
更何况,不见不散的票房刚过三千五百万,不算是个理想的成绩。
按照国内票房分成的规则,华影公司拿去百分之六十五,也就是两千两百万,只剩下一千三百万左右,京城电影制片厂和另一家投资商要分去五百万。
落到好梦公司手里不到八百万,这是艺术中心和好梦公司共同所有。
再去掉公司的各项开支,这部电影最终的净利润不到三百万,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好梦公司没有电影的发行权,发行权掌握在国有企业手里。
在国内,一部电影的主要收入依靠的就是票房,没有周边产品和海外版权。
在盗版光碟的影响下,录像带的收入锐减,华国电视台的电视播放权都是打包价,几万块而已,就这还不能完全拿到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