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买还是造?-《春风1991》
第(2/3)页
占胜才摇着头笑道,“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要别人投资就要让出部分市场来,这是经济发展规律,也是必然的,一味地要求每个螺丝钉都要国产,这种思想落伍了。”
陈海不知道如何回应了,他哪里说得过专门搞理论的占胜才,虽然二人的年纪相仿。
姚远正要出言相助,前排的老蒋同志突然说,“小占啊,你这个观点不对。当年搞156工程的时候,都相信苏联老大哥不会做背信弃义的事情,结果呢,说撤人就撤人,说撤技术资料就撤技术资料。这是个惨痛的教训。”
“我问你,平时千好万好,美国人肯卖给我们飞机,等到了翻脸的时候呢,美国人还会这么好说话吗?八十年代末那么多华美合作项目都夭折了,你当时还在上大学吧,你不应该不清楚。”
老蒋同志一番话把占胜才怼得只得讪笑。
姚远在心里竖起一个大拇指,老同志就是老同志,一个顶俩。
有了帮手,陈海胆子大了起来,再加上附近座位没有他们民航总局的人,他也没什么好顾虑的了,道,“占处长,改革开放过程中要获取外国的资金和技术,让出一部分市场,我认同这个观点,但是我认为对让出什么市场是要辩证地看待的。”
“航空运输关系到国家安全,这是需要国家控制的重要领域。其他的不说,单单是航空安全这块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前几年接连发生空难事故,大部分是因为承运飞机存在技术方面的缺陷或者质量问题。”
“我们不能造大飞机,连维修大飞机的能力都有限,这样一来很难保证我们的航空安全。在经济层面上,世界民航组织分析认为,如果我国保持去年的增长速度二十年,我们的民航运输市场至少需要三千架飞机,这是多庞大的市场,怎么能拱手让人呢?”
陈海这番话得到了更多的赞同。
坐在后排的一位中年人沉声说,“陈处长说得没错,没理由让别人把自己的钱赚去。”
大家都知道下面的话是什么,但是谁都不提,运-10项目过于敏感,大家都特意避开了。
姚远却因此想起了春风科学院和长飞厂合作搞的大型商用飞机项目,实际上就是运-10的延续,只不过更多的是以鲜为人知的曾经的中德合作项目mpc-75客机的部分技术为基础,吸收了参加过运-10研制的技术人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