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莫等闲-《一个人的甲午》


    第(3/3)页

    想着这些便暗暗的冲林启兆使眼色。林启兆却似没有看到一样,默默的望着李鸿章。

    “为何?”李鸿章目光一沉,直直的盯着林启兆。

    林启兆微微避开李鸿章那份锐利的目光,收起几分慌乱的心情,徐徐说道。“晚侄以为今日我大清,无论朝廷上下,还是世间百姓,有几人真正知道银行为何物,为什么非要办银行,又是做什么用的?更何况任何事情但凡沾着洋人二字,必定会招致非议,甚至被斥责为卖国,所以朝廷未必会同意合办银行的事情。其二,以前我大清只有英国人的银行,后来法国人德国人纷纷开办,到现在就连俄国人日本人也一拥而入,看中的正是这其中天大的利益。中堂大人和美国人合办银行,要是其他各国纷纷阻挠,要求我大清与他们合办,又将如何?”

    李鸿章心里一惊,目光深沉的注视着林启兆竟是半天没有说话。刚刚舒展开的心绪顿时又像一团乱麻般搅在一起,生生的搅得他心里一阵阵发慌。

    他如何不明白林启兆话里的意思,除了洋人那一条,自己没有想的那么周全外,其他的何尝不是自己心中最深的隐忧。那日在戒台寺,恭亲王也是力劝他暂时退后一步,再等等,不要把自己放在火上烤。

    只是,眼下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法子,终于可以让朝廷和北洋喘一口气,他实在不甘心就此罢手,不甘心他二十多年心血打造的北洋,被一个钱字压垮了。大清这一口气要是哪一天真就接不上来了,是要亡国的啊!

    他忽然间想到紫禁城中的皇上,心神一收,缓缓的坐下来,吐了一口胸中的浊气,自失一笑说道,“子华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只是天下的事情总是要有人去做的,当年北洋不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吗?不可为未必不能为。”

    “中堂大人明鉴,眼下并非是开办银行的最好时机,晚侄担心此折一上,必定引起朝野震动,举国反对,更加上洋人从中作梗,到时候中堂大人恐怕也会成为千夫所指……”林启兆不无忧虑的提醒道。

    李鸿章摆了摆手,冷冷的笑道,“千军万马都过来了,还怕他千夫所指?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们回头再细细的商议一下,刚才子华说的洋人那条倒是要注意了,这事情没有做成之前,千万不要透出风声出去。等真的办成了,那些洋人再怎么闹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至于朝廷嘛……”

    他抬起头,望了望屋外些微的夜色阑珊,暗自在心里叹了口气,“功过就留给后人评说吧,老夫老了,可锐气还没有消磨干净,你们都还年轻,更应该振作精神,大清的国运气数还要靠你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林启兆三人心中一凛,默默的站起身来,向着李鸿章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

    昨天太累了,今天补上。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