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 科内莉亚-《荣耀归于罗马》


    第(2/3)页

    看)

    于是,在近万即开始然而尚未撤离的将士面面相觑、交头接耳的嗡嗡嘈杂声中,河面上,那支庞大的船队缓缓靠近,并最终在一片惊叹的吸气声中,稳稳地相继停在了刚刚第一期工程兴建完毕的新码头的泊位上,船队一字排开,有心人这才得便在极度的震撼中细数着眼前这有史以来停靠在不列颠的不说绝后当绝对空前的船队究竟有多少艘货船,然而很快,这些人就震惊地发现,似乎他们那愚笨的脑袋完全无法负担如此高负荷的运算,兴许用最幼稚的数手指、脚趾的方法还可靠些,因为有时候,自己的眼睛反而更能弄晕自己。

    不去理会那些见识浅薄的本土不列颠人是何等的震撼,对于那些从罗马而来的士兵们或是将领来说,他们关心的不再是眼前这船队的数量,把精力投入这种异常复杂的算术题只会被自己逼疯,他们目光集中焦点的落处却是在那船体上,因为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些船只竟然是一种从未见过、与传统希腊罗马式商船决然不同的新型船只,船体的构造显得十分特殊。

    也难怪这些眼光见识高人一筹的家伙会感兴趣于这种特殊的新型船体,事实上,从科内莉亚出现的惊愕中清醒过来的奥卡也是很快目光就被船只的设计外形所吸引,内心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兴奋,因为别人不知道,但是他却对这全新的完全颠覆了传统造船理念的新型船体有着堪称权威性的熟悉,因为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奥卡就是这些新型船只的发明者,当然了,这个发明者的身份存在很大水分,因为奥卡只是将一些未来才会出现的东西提前提了出来。

    眼前的这些商船,

    确切来说,应该称呼它们为荷兰式商船。因为它们的船体结构、内部设计、外形设计都十分类似于大航海时代的荷兰商船,那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王国的崛起之秘!

    之所以这种船只的资料会面世,说来也是机缘巧合,当时西班牙叛乱刚刚平息不久,奥卡等人在里斯本休整了一段时间,期间奥卡曾陪同阿方索、科内莉亚去看了看格雷斯家族遗留在那的船坞。那是奥卡来到这个世界以来第一次看到巨大的船只制造和下水过程,因而奥卡也是难得有了一丝新奇感,然而,随着观看的越来越深入细致,凭着记忆对历史上船只制造发展有所了解的奥卡便发现了这个时代造船的一些问题。

    于是,很自然地,奥卡也就随口说了一些,却没想到在一旁的阿方索立时大吃一惊,几乎是拉着将他带到了屋内,不停追问奥卡有关那些初听之下奇怪而大胆的想法,奥卡自然没有拒绝,就将自己所知道的东西都说了出来,希望有所帮助。

    实际上,奥卡对船只制造的了解只是一星半点、极其片面,和后世那些资深的船舶发烧友都无法相比,但历史的发展轨迹总有着它特有的超前指导性和经验总结性,因而奥卡的零碎记忆却不禁让亲手管理过家族造船的阿方索大受启发,喜出望外。

    其实,奥卡说的并不完整,甚至很琐屑,比如,他看到传统的希腊罗马式船只,无论战船还是货船,都是一种平面低舷船,船体都是用木板拼接而成,居然没有铺设龙骨!而众所周知,龙骨能让船体结构保持非常高的稳固度,是建造大船的前提条件,所以奥卡首先提了出来。然后奥卡又提出了加设肋骨和水密隔舱的崭新理念,这两个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即如何在整体框架即龙骨铺设好地条件下,进一步提高船体的坚固性,以抵御海洋上风浪的能力,两者各有优劣,不过相比之下,水密隔舱显然更具优势。

    说完了水密隔舱,出于对商业运输贸易的考虑,奥卡又提出了一个后世商船的成功范例,也就是今天所见到的这种商船。这种商船是荷兰王国的发明,当时正值大航海时代、海上贸易带来了商业的空前兴盛和财富的累积,新型王国荷兰为了与当时的海上贸易强国英国、法国、威尼斯等争夺贸易份额,冥思苦想终于制造出了这种具有鲜明特征的荷兰式商船,这种商船的特点是,首先,它的船体外形很特殊不同于当时盛行的卡拉克式船只,而是另辟蹊径,显得肚圆体长看上去就像是条圆滚滚的河豚漂在海面上。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船舶的运载量,这一点对于减低运输成本就意味着竞争力增强的商船来说无疑意义重大。

    再接下来是风帆、舵和罗盘,这三点对船只的航行性能具有划时代意义,奥卡将多根桅杆前后错位配置,主桅杆向船尾方向倾斜、船只设置尾舵、侧舷插板与中心插板区别开来等多种先进技术和经验一股脑儿地交给了阿方索,这些对于任何一个了解造船业和造船技术的人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瑰宝级秘籍,堪称逆天!而对于只关心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奥卡来说,却是鸡肋,与其敝帚自珍,放着发霉或是遗忘不如趁着记得全的时候拿出来交给盟友,叛乱被平息,阿方索掌握了格雷斯家族的大权,他的实力增加间接等同于奥卡自身的实力变得雄厚,所以奥卡没有丝毫保留,更何况,这其中还要涉及科内莉亚这一层尚未揭开的暧昧关系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