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神亦·玄圃》/第三十七章 鸿门-《神亦星编》


    第(2/3)页

    巫母笑了笑,说道:“暗正是祭族长老之子。世间都说巫人隐藏行迹,但比之祭族,可谓相去甚远。祭族才是真正地不与他者往来。祭族族众极少,但都生性聪慧,只觉得凡夫俗子不足以与言。”

    昭梦点了点头,说道:“那暗一定将是下一任的祭族长老了。”

    巫母摇了摇头,说道:“祭族之长老并非父子相承。凡祭族之众,只要经羽光卫一致同意,便可参选长老。由族中选出六位与选者,一同进入祭舟卜问,依其结果定出长老。其余五位便分任各项执事。”

    昭梦听了,觉得这法子很是有些道理,接着又问道:“祭族为何不与他者往来?刚才听暗说起,祭族是为躲避灾难,才来到此间,还说起什么鸿门。敢问巫母,祭族到底从何而来?”

    暗已经不再看星空,而是正关注着巫母与昭梦的对话。

    巫母看向暗,似乎是在询问该不该回答昭梦的问题。

    看见暗点了点头,巫母便说道:“将军从迎台走来时,可曾注意到脚下这座山有何标识?”

    昭梦略一回想,点头说道:“我看到,山壁上的草木间隐隐有两个大字——鸿岩。”

    暗转身向石亭中去取饮具去了。

    巫母慢慢坐到地上,数着水中星影,慢慢说道:“大概是在唐尧的时候吧,也不知是为何,繁星的阵列越来越明澈,山川间的草木越来越繁荣,凶暴野物越来越少,卜问也越来越多地应验,许多氏族中能力超出者也越来越多。

    其中有一些人感应到诸般变化,探因索源,最后竟都聚到这巫山中。众人只见群鱼列水,巨蟒伏地,麟犀踞崖。到了晚上,百鸟谐鸣,月华晴空,一冠蛇径至众人面前,吐信垂首而拜。众人随这冠蛇登上此山时,已是次日清晨,便见铜柱在立,清泉正涌。只是那时并无石亭在此。而那冠蛇径从泉眼之中遁去。

    众人正绕柱观睹,尚不知如何膜拜,却见身后清光瀚动,如波如澜,一群婴儿出现在这平台中间。那些婴儿个个安静,无一哭啼。众人却不知所措,无一人敢上前。

    直至翌日清晨,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只凤,从这浅池中取水,送予那群婴儿饮用。知卜者都认定凤鸟是吉兆,便领着大家靠上前去,照料那群婴儿。

    就这样,祭族来到了此间。

    从此,那些跟随冠蛇上得此台的人,便结居此处,自称巫人。巫人将这些祭族婴儿抚养长大。祭族也将他们的许多秘密陆续告诉了巫人。祭族感念巫人的哺助,尊称巫人的首领为巫母。这称呼便沿用至今。

    待那些祭族婴儿长大后,巫人问起祭族是如何出现在这平台上的。祭族的解释,巫人实在无法理解。祭族便唤出一座幻屋,趁机向巫人展示,并请巫人为其命名。因此,才有了简阁与鸿门之名,而我们脚下这座山,便被称为鸿岩。

    后来,祭族才渐渐告诉巫人,当时他们身为婴儿之所以那么安静,是因为身边有隐藏的羽光卫在守护,只是巫人看不见那些羽光卫。在穿过鸿门时,羽光卫失去了大部分的能力,再加上他们对此间尚不熟悉,又见巫人十分和善,便没有现身。”

    昭梦听得出神,不禁打断了巫母,急急问道:“如此说来,这些祭族婴儿,尚未长大,便已经通晓事理。在下初上迎台遇见卫蜞时,口不能言,手不能比,只觉得卫蜞之目光有摄人心魄之能。不知,巫人与祭族是如何开始第一次沟通的?”

    暗正好已经取了饮具,回到了池边。听到这种疑问,暗开始很认真地看着昭梦。

    巫母也大笑道:“将军果然是心如明镜之人。说来甚为神奇,祭族也有占卜之术,而且与我们巫人的占卜之理颇为相通,只是器具不同。我们与祭族的第一番沟通便是依靠卜术。由此之后,祭族渐渐习用此间话语。”

    昭梦在国都时,虽然没有见过巫官,却在宗庙见过卜问,知道需用灵茎。

    昭梦心中升起好奇,不禁问道:“不知祭族以何种器具占卜?”

    巫母停住了,看了看暗。暗不动声色。巫母终究没有回答昭梦的问话。

    昭梦自知所问不当,便又转而问道:“祭族避难至此,不知所避何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