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英法备战-《太平血》


    第(3/3)页

    英国“远征”军仍旧是格兰特担任总司令,他麾下汇集了一批享有盛名的团队,其主体部分同样是  2个师。第一师由米启尔少将(相当于当时的法军准将)率领,辖两个旅11  个团(其中印度团  3  个)。第二师由拿皮耳少将率领,辖两个野战炮兵中队,1  个攻城炮兵中队,他们是经埃及从英国派来的,配有新式阿姆斯特朗大炮,用炮闩架射。3  个炮兵队由克罗顿准将(相当于上校)指挥。另有  1  个女王工兵连和骑兵队,由巴特尔准将调遣。

    英军骑兵有  1340  人(军官名,英国士兵  400  人,印度士兵  900人),**括  2  个“女王卫队龙骑兵”队,2  个非正规的印度锡克骑兵团,分别由范纳和普罗宾少校带领,两个少校后来在“远征”中可谓出尽风头,他们对满清的战绩足以名载史册,但对太平军的战绩却是另一个样子。

    普罗宾少校指挥的锡克骑兵第一团全由志愿兵组成,驻扎在印度中部勒克瑙。该团天内急行  600  英里,再乘火车赴加尔各答,从那里上船开往英军聚集地香港。

    正如英国随军记者吴士礼、塔洛克等后来着重指出的那样,英军这一次远征,特别注意设立管理和医疗服务处,他们很多方面都是参考了太平军的做法。

    对于英国人来说,筹组“远征”军较为容易。他们在印度及开普敦驻扎着许多部队,步兵骑兵皆有,可以比较容易地经香港派往中国大陆,其辎重运输问题同样减少了许多。他们在开普敦买了许多马,装在厩船上送往战地。

    英军在中国海域已有一支实力不俗的舰队,有艘螺旋桨战船,其中多为炮艇,10艘轮船,16  艘大帆船。其次,英国**租的商船数量庞大,有  135  艘之多。加上印度和开普敦等地派往远东的舰只,格兰特麾下的舰队达到了惊人的300余艘各式船只。

    同克里米亚战争时派去的  6  万兵力相比,英法对华“远征”军才  2万人,只能算一支小军队。不过,如果相信英军营地军需助理吴士礼中校的话,英国从未像现在这样,一旦开战就派出组织得如此周密、又如此有效而精良的部队。就连涉及士兵医疗卫生与舒适所需的一切都没有忽视。他甚至敢说,这次“远征”准备得“十全十美”。  然而,额尔金勋爵却认为,这次“远征”代价巨大,与其目标极不相称。

    额尔金爵士的预料是极为准确的,就在英法紧锣密鼓的备战之时,在印度却爆发了令英国人非常不愉快的事件……(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