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对于杨守文而言,诗会结束之后,就已经和他没有了关系。 郑长裕因为要启程前往许州,所以送杨守文的事情,就交给了郑镜思父子来负责。 从观水阁出来后,郑镜思一路上话语不停。 他忽而询问杨守文这些年在昌平的经历,忽而又打听他前往饶乐的故事,显得非常热情。 郑虔则跟在郑镜思身边,饶有兴趣看着杨守文。 目光,时而从杨守文身上转移到那只骑在突厥马背上的猴子,忽而又抬头仰望翱翔天际的海东青。 “兕子,这个孩子是……” 郑镜思突然把话锋一转,转移到了杨守文马背摇篮里的一月身上。 在唐代,似杨守文这个年纪,娶妻生子也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只是郑镜思依稀记得,杨承烈曾说过杨守文尚未娶妻,也没有孩子。怎么这身边,却突然间…… 杨守文闻听苦笑,把他在平棘的遭遇诉说了一遍。 “这孩子已经够可怜了,母亲被杀,而后又被人弃置路边。 如果我没有看到也就罢了,偏我看到了,便不能让她再被第二次遗弃。左右是个小生命,若视而不见,焉可为人?所以小侄就把她留在身边,幸好这孩子很懂事。” 郑镜思听罢,不由得长叹一声。 “兕子,有古之豪侠之风,实在令人佩服。” 杨守文则笑道:“我所为者,只求无愧于心。至于豪侠之风,小侄怕是无法当得。” “当得,怎当不得?” 郑镜思连连摇头,“若兕子当不得豪侠二字,这天下间怕是再无人能够担当。” 有汉以来,好义轻侠便是一种风尚。 竟东西两晋,南北对峙之后,这急公好义的豪侠风尚并没有消除,反而越发兴盛。 大唐游侠儿甚多,被许多人所称颂。 郑镜思虽然是名门贵胄子弟,但是对游侠儿却极为向往,对杨守文的好感更增加了几分。 杨守文还要客气两句,却被郑镜思。 他用手一指前方,笑道:“兕子,你家到了!”(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