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公田-《我的大秦生活》
第(3/3)页
“不信,宋先生你看。”范性自然不知宋涛所想,他还以为宋涛不开口是因为不相信自己所言,于是刻意放慢了马车前行的度,伸手指向不远处的一群,开口道,“这些便是留在河西的老秦人,先生以为他们如何呢?”
宋涛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一群农夫在淘沟,夏日的阳光晒得他们黝黑的身上汗水晶晶亮,不由得开口问道:“他们这是在合伙耕地么?”
“合伙耕地?”范性冷冷一笑,“先生有所不知,这河西之地并未施行变法,因而这些河西老秦人耕种依旧是实行的井田制,这八家人是为一井,此处大抵便是他们的公田。”
这井田制宋涛是早有耳闻,没想到却是在此处见到了实例,范性将马车驱使得很慢,宋涛张望了片刻,说道:“这土地似乎还算良田吧…”
“这些自然都是良田,可是这些良田并不是这些个老秦人的。”范性似乎知道他要说什么,开口截道。
“不是?那…”宋涛显然有些惊讶。
“这些是公田,也叫大田,因为所占面积很大。而这些公田都是属于此处的郡守或者县守的,哪会分给这些老秦人。只有城市较远、土质瘠薄的坏田,才会给他们,而且每每隔一段时间,这些老秦人便会为兵士所驱使来这公田为那些官吏们免费劳作。”范性瞥了那些正在辛苦开垦的秦人一眼,目中闪过一丝不忍,接着说道,“在河西,只怕这些老秦人为公家出力的时候比在自己土地还多,一年四季广种薄收,这些人如何能不穷?”
宋涛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自古以来土地便是人们生存和繁衍的根本,在生产力不甚达的现在更是如此。这些河西的官吏们不仅占了好田,还驱使老秦人为其耕种,更加促使河西的贫富两极分化加大,如此离心离德之事,说什么也不应该在新占领的土地上施行,魏国对这块秦地的轻蔑和忽视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说起来这河西的秦人还算好了。”范性则没有想得他那么深远,他只看到了这些秦人贫困的一面,“继续往西,进入了秦国境内,那些秦人生活更加不堪,许多地方甚至还不如这些身陷敌国的人呢…”
“所以我看宋先生我们就不要再往西去了,干脆回大梁城算了。”范性说得兴起,勒住了缰绳,喝止的马车,满脸笑容的扭头看向车厢内的宋涛,开口说道。
不过显然车厢内的人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宋涛四下张望了几眼,心中蓦地升腾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此处人烟寥寥,只怕更是那些蟊贼们作案的好地点。于是,他顾不得范性说了些什么,朗声开口道:“范兄,我们还是不要在此处多做停留了,赶紧上路方为上策。”
可惜这年头,心中就想不得那些不吉利的事,所谓好事不灵,坏事一惦记就到,宋涛话音刚落便听到前方传来一声闷喝。
“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中国的盗贼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如果非要追根溯源,那么就得推春秋之末那扬名天下的大盗盗跖,这位仁兄被公认为中国的盗贼之祖,而说到他就不得不提起几句与他相关的事。
先,盗跖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跖、柳展雄,而他的哥哥便是著名的柳下惠,恩,没错,就是那位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其次,柳下跖其实并不是盗贼,而是奴隶起义军的领袖,只是在先秦古籍中被诬为“盗跖”和“桀跖”,甚至还有了“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一说;最后,便是盗跖说过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盗拓曾说过:强盗并非骂名,能够在外面就推测到屋内所藏的财物,称为圣,这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一条;率先入户着称为勇,这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二条;撤退在最后称为义,这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三条;能够预判行窃行为能否得手为知,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四条;少取盗窃所获,不盗生活艰难弱小之人,公平分赃,成为仁,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五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