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乡试(中)-《随时穿越明末》


    第(2/3)页

      主考官是学政钱谦益,钱谦益大人的讲话倒是慷慨激昂,铿锵有力。

      不过就是有点罗嗦了,这一罗嗦,又是小半个时辰下去了。

      楚江秋站的腿都发麻了,相信其他的考生,更不会好到哪儿去。

      念完之后,终于可以进考场了。

      楚江秋随着众位考生,终于进入到了考场之中。

      乡试考试,要比现代的高考更为严格。

      现代的高考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人一桌而已,而乡试可是一人一个单间啊!

      虽然单间不大,但那也是单间不是。

      进入到单间之后,外面还要落锁。

      如果没什么事的话,这三天就要在单间里面待着了。

      当然了,人有三急,吃喝拉撒是避免不了的。

      如果真要尿急的话,可以打报告,然后才可以入厕。

      人都坐齐落下锁之后,过不多会,终于将试卷发下来了。

      第一场,试四书文一,五言八韵诗一。

      科举考试,在唐朝的时候,诗作才是重点。

      甚至诗作的好了的话,其他的策论还是神马的,统统都不重要了!

      不过到了明朝,也就是乡试的时候还有试贴诗,到了后面的会试殿试上面,就统统没有了。

      记得儒林外史里面有个小情节,就是一个考生考完试之后,要求考官当面出题,然后表示他可以当场赋诗!

      按说这个诗才是相当了不起的,不过结果是被考官给训斥了一顿,并且考官明确地告诉了他一句话。

      当今天子重文章,阁下何须讲汉唐!

      其实在明朝的时候,对诗词之道已经极为不重视了。

      发下试卷之后,楚江秋并没有第题目——反正就算看了也不会。

      还是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到现代去查一下百度去吧。

      然后楚江秋就向五言八韵诗看去。

      咦?

      看到诗的题目,楚江秋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

      幸好声音小,不曾引起考官的注意,否则的话,只怕有的他解释的了。

      也不怪楚江秋发出惊呼,原来这诗的要求居然是以草原、离别为主题来进行创作。

      其实这个命题还是很好做的!

      在明朝的时候,这种试贴诗并不要求你做的多好,只要你做的工整没什么毛病就成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