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第(2/3)页

    當時,在鄭允中說完話后,童貫就表示道:“兩國關系的確定,事關重大,需要朝廷授權才能答復。我們作為賀遼主生辰使,代表朝廷,恭賀遼主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至于遼主加強宋遼兩國友好合作關系提議,我等返朝后,將如實稟報我朝圣上,然后予以確定。不過,宋遼兩國,近百年來,關系一向和諧,這是毋庸置疑的。”

    童貫沒有明確反對加強宋遼兩國友好合作關系,但從拐彎抹角的話中,讓天柞帝感到了一種不祥,似乎有不愿意加強這種關系的意思。因此,耶律延禧心里,對童貫有了反感。

    于是,天柞帝復萌輕浮之態,嬉笑著說道:“南朝皇帝能派童侍奉官、童太尉、童樞密使遼祝壽,也乃是千古奇事。作為遼主,吾不甚榮幸呀。”

    很明顯,天柞帝又以童貫乃宦官來譏笑童貫了,只是話語說得不那么直接而已。

    宦官出身,曾經的侍奉官職務,乃童貫最為忌諱的,也是最不想聽到的話。天柞帝說此番話,童貫焉有聽不出其中之意的?更何況是在大庭廣眾之下。

    看著輕浮地嬉笑他的天柞帝,童貫心里也有自我安慰的妙法。

    童貫心里暗想,你這個天柞帝、耶律延禧,你莫要得意!你國的情況,你國原先的光祿卿、寧邊州刺史馬植,已經對俺講了,而且建議俺國聯合女真,奪回后晉時石敬瑭割讓給你國的燕云十六州疆土。再過些日子,等俺國和女真人結盟了,俺定率兵征討你國,奪回本來就是我們的燕云疆域;到那時,你便知道俺童貫的厲害了!到那時候,你還能這樣得意,那才叫個得意!

    故此,童貫的臉上,仍舊保留著淡淡的笑意。

    天祚帝自然不知道童貫的心思,因童貫在發展兩國關系上不持積極態度,遂時不時地在言語上諷刺童貫。

    童貫忍著氣參加完了天祚帝專門請他和鄭允中的宴席。

    第二日,天柞帝邀請鄭允中、童貫外出狩獵。童貫心里不愿,遂謝絕了。鄭允中恐失禮,影響遼宋兩國關系,便接受了天柞帝外出狩獵的邀請。

    正使鄭允中參加了天柞帝的狩獵,并在狩獵過程中與天柞帝耶律延禧積極互動,表現得極為熱情,多少挽回了些童貫任性所帶來的的不利影響。

    又在遼國上京臨潢府呆了幾天,鄭允中、童貫與天柞帝耶律延禧辭別,帶著賀遼主生辰使團,離開上京,踏上返程的路途。

    一路上,童貫急不可耐,催著使團加速行進。

    鄭允中心里清楚,童貫如此著急,乃是要趕到燕京南郊,會晤等候在那里的馬植。

    童貫私會馬植,商定國家大事,讓鄭允中心里有了一絲不安。

    來的時候,馬植對童貫所言之事,鄭允中也略微聽到一些。在鄭允中心里,對馬植所言的情況和觀點是不認可的,或者是沒有態度的。鄭允中知道,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問題,是個非常重大的問題,不是想結盟就結盟了,而且還是在朝廷大臣出訪的路途上。一個大臣,能有什么權力來決定如此重大的事情?

    為此,在天柞帝的宴請上,鄭允中能直接表態將加強和鞏固與遼國的關系,因為那是既成事實,兩國在事實上和平友好了近百年,如此表態,并未超出既定的事實。而相對女真建立的金國,朝廷承認不承認尚是兩可,何來結盟一說?作為朝廷大員,直接和草民談說與沒有建立關系的國家結盟,這是超乎權限的事情。所以,在返途中,鄭允中專門和童貫就此事進行了交流,明確反對童貫與馬植接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