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第(3/3)页

    鄭允中對童貫說道:“童太尉,你我受皇帝指派使遼,乃是為了賀遼主生辰,并無其他職責。在來遼途徑燕京時,遼民馬植向你獻計,下官也略微聽到一二,實話實說,下官以為不可。”

    童貫聞言道:“鄭主使多慮了。那馬植無非是向本官反應些問題,本官無非也是了解一些契丹及女真的情況,并無不妥。”

    鄭允中心有顧慮,問童貫道:“童太尉催促使團急行,可是要急著去見遼民馬植?”

    童貫點頭答道:“正是。不滿鄭主使說,俺準備把馬植帶回朝廷,推薦于圣上,以便圣上了解更多關于契丹及女真的情況。”

    鄭允中聞言,大吃一驚,忙說道:“童太尉,下官以為不妥?”

    童貫不滿地道:“因何不妥了?”

    “童太尉試想,您作為朝廷軍事主官,未受圣上授權,即與遼民商討事關國家關系的軍事大事,此乃越權之舉;再者,使團人數及人員乃朝廷定的,回去時突然多出個遼民馬植,成何體統?作為賀遼主生辰使團主使的下官,回朝后如何向圣上交代?”

    “這事由我來向圣上稟告,不會給鄭主使添加麻煩。”

    “非也!”鄭允中態度堅決:“賀遼主生辰使團,乃是由我負責,如此重的的責任,豈是童太尉說承擔就能承擔了的?若帶馬植隨使團返回朝廷,本使堅決不予同意。”

    鄭允中乃賀遼主生辰主使,童貫乃副使,在賀遼主生辰之事上,徽宗皇帝將主要權力授給了鄭允中而非童貫,所以,鄭允中有權決定此行的所有事項,童貫也只能聽從鄭允中的,如不聽從,就是違抗皇帝圣旨,是要承擔后果的。

    然而,童貫乃非常之人,常行非常之事,膽子比別人大得不是一點點,而是大得太多。

    前些年作為欽差兼監軍,徽宗皇帝親下圣旨,令童貫停止進軍,率軍返回朝廷,童貫置之不理,將圣旨塞入靴子,繼續統兵前行,開展了和青唐番兵的戰爭,奪回了青唐數州;而今,不是皇帝的詔令,而是鄭允中的反對,童貫又如何能聽從呢?!所以,童貫堅持己見,要和馬植會面,并帶馬植隨使團返回東京汴梁,將馬植推薦于徽宗皇帝。

    碰上固執的童貫,鄭允中因為一來在朝廷上時職務比童貫低,二來童貫乃武官,他乃文官,斗童貫不起,遂選擇退而求其次。

    鄭允中見童貫執意要會見馬植并將馬植隨使團帶回朝廷,遂讓步道:“童太尉,既是你執意要會晤遼民馬植并將遼民馬植隨使團帶回朝廷,下官也無奈。下官只有一個要求,童太尉你會晤馬植,可以;但隨團帶馬植回朝廷,這個下官絕不答應,請童太尉也體諒下下官,不要讓下官太為難。”

    童貫見鄭允中如此說,想了想,遂答應鄭允中道:“鄭主使,本官就讓你一步。待使團到燕京時,本官只會晤下馬植,了解些契丹及女真的情況,并不帶馬植隨團返回朝廷,不使鄭主使為難就是。至于本官與馬植會晤的情況,本官自會向圣上稟報。”

    童貫如此說了,鄭允中便沒有其他辦法了,只好應允使團到燕京時,同意童貫與馬植會晤。

    隨后,鄭允中、童貫帶使團一路急進,不幾日便抵達了燕京南郊。


    第(3/3)页